铜仁市路腊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同时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及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7月4日,我校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传统古村落村史调研团队前往铜仁市路腊村开展以“乡愁印记·贵州村史村事搜集”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以走访村干、村民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搜集整理路腊村村史村事。
4日一早,队长龙继勇,队员姚林青、刘思伊、杜海芳4人在指导老师侯有德、蒋欢宜、张思华的带领下驱车前往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云场坪镇东南部的路腊村。9点左右,团队一行抵达路腊村村部,与等候已久的“兵支书”杨光清书记“胜利会师”。
随即,队员们就路腊村的村情村史对杨支书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访谈得知,路腊村又名路腊古寨,总面积13.12平方公里,辖路腊、三角岩、罗坳、茶树井、苦竹坪五个村民组,共有327户,1186人,村民以侗族、苗族、土家族为主。路腊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村落中不仅较好地保留有“弘农第”“古巷道”等融建筑、绘画、雕刻和诗文等多种文化艺术于一体的清代建筑,而且活态传承着黔绣、叶脉绣等刺绣技艺。同时,路腊村位于朱砂矿富集区,四周矿脉环绕,村民们开采和加工朱砂矿的历史久远,至今活态传承着高超的朱砂开采和加工技艺。访谈结束后,队长龙继勇不禁感叹:“路腊村真是一个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于一隅的宝地,我们接下来更要好好淘宝咯!”队员们纷纷表示赞同。
下午一点左右,在杨书记的引荐下,团队参观了“杨丽黔绣工匠工坊”。工坊中摆放着近千件黔绣作品,色彩鲜艳、图案栩栩如生,团队成员无不啧啧称奇。由于贵州铜仁“叶脉绣”的创始人、铜仁市市级非遗传承人杨丽女士正忙,实践队员便采访了她的徒弟杨欣雨。
杨欣雨告诉团队成员,杨丽是将苗族、土家族、侗族等传统刺绣融入叶片之中进行“叶脉绣”的第一人,她凭借技艺高超的《叶脉苗绣》作品,获得了“贵州名匠”特等奖,并自主创造了“梵净苗绣”和“梵净叶绣”两种新的刺绣品牌。此后,她创办了贵州黔绣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弘扬地方民族文化,促进传统民族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为己任,带动了500多名下岗女工、农村妇女、残疾女性就业与创业。十多年来,杨丽通过传授技艺、文化交流等方式将“叶脉绣”作为贵州名片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出于浓厚的兴趣,怀揣着传承民族文化的梦想,她跟随师父杨丽学习刺绣技艺十余年,现已能够独立创作作品。访谈过程中,杨欣雨提到:“传承民族文化,需要我们青年人的参与。”队员刘思伊、杜海芳频频点头,深以为然。
夜幕降临,实践团队的调研活动也落下帷幕。接下来,我校传统古村落村史调研团队将继续驻守路腊村,前往火烧洞遗址、荷莲加工厂、樱花基地、田间地头继续深挖村史村事,讲好路腊故事。
(来源: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编辑:唐林 一审:肖翔 二审:张朝飞 三审:田自立)

(团队成员与杨光清书记进行深度访谈)

(“叶脉绣”传承者杨欣雨向队员刘思伊(左)、杜海芳(右)展示刺绣技艺)

(调研团队与路腊村副书记刘斌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