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7月4日至5日,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队赴石阡县开展宣讲活动并参观红色基地。
坚定理想信念 成就时代新人
7月4日,在指导老师龙光海的带领下,文学与传媒学院三下乡实践服务团队走进石阡县第三小学,于四年级41班开展主题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爱国主义”的宣讲活动。在团队成员的讲解下,学生们进一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团队成员梁忠平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实现路径等内容。宣讲人从学生知识面出发,结合生活实际,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勉励石阡县第三小学的同学们积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青年。
探寻红色基地 领略英雄事迹
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实践团队宣传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也在同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青年要不断从红色资源中汲取经验,积极进取,争做信念坚定的新时代青年。在此基础上,实践团队开展“红色革命文化地参观”活动。
7月5日上午,实践团队参观了石阡县困牛山村红军壮举纪念碑。在游览跳崖点的途中,实践团队偶遇一位当地群众,在对其采访的过程中,队员了解到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89年前,红六军团红18师52团的百余战士,宁死不做俘虏,在虎井沟集体跳崖。”蜿蜒而又崎岖的林间小道,引导着团队成员们来到梁山之间的河沟,“各位同学,请抬头看,对山上那个红色牌子的地方就是跳崖点,为了保护群众,也为了革命的胜利,如此大的高度差下,百余战士的壮举,可见当年的红军战士们的勇敢无畏!”
“困牛山上的面貌虽然有所改变,但环绕在纪念碑周围的英雄精神却永远不会改变,随着越来越多的游览者的到来,这种精神将会更加旺盛。”实践团队队员们在游览后有感而发。
上午的游览结束后,队员们抱着对红色文化的敬意与学习心态,在下午参观了石阡县另一知名红色革命文化基地——红军长征陈列馆。红军长征陈列馆又名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陈列室,坐落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听凯楼南侧,陈列馆占地面积551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展陈面积800平方米,主体为50年代砖木结构建筑,门楣镶嵌老红军萧克将军题写的“红军长征在石阡陈列馆”10个金色大字。展室分为《序厅》《红六军团奉令西征》《红六军团浴血奋战在石阡》《红二、红六军团在石阡开展的革命活动》《红色记忆》等单元,展馆馆牌是由老红军萧克将军提写的“红军长征纪念馆”,金色字体里流露出的是红色的光芒,队员们在参观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红军精神带来的震撼。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大家都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爱国主义精神有了更为直观的领悟。成员们纷纷表示,会将这些红色故事背后的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强国复兴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来源:文学与传媒学院 编辑:唐林 一审:肖翔 二审:张朝飞 三审:田自立)

(实践团队于石阡县第三小学合影)



(实践团队进行宣讲)

(宣讲团成员与石阡县第三小学学生合影)

(团队成员参观困牛山村红军壮举纪念碑)

(团队成员对当地群众进行采访)

(团队成员于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前合影)

(红军长征陈列馆全貌)

(实践团队成员在场内参观)

(团队成员于红军长征陈列馆门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