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部门概况
部门简介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重要通知
工作要闻
交流合作
合作项目
交流院校
学术交流
留学铜院
下载中心
奖学金申请
铜院生活
留学指南
招生信息
出国出境
因公出国
海外生活
留学海外
政策法规
制度规定
相关法规
下载专区
领导信箱
本站首页
>>
工作要闻
>>
正文
工作要闻
[08-21]
·
贵州“村戏” | 古韵新...
[08-21]
·
国际青年打擂“贵州村...
[08-20]
·
2025年“知行贵州”丝...
[08-12]
·
牢牢把握三大属性 全面...
[08-05]
·
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
[07-23]
·
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
[07-19]
·
高水平教师队伍赋能教...
[07-04]
·
弘扬教育家精神 筑牢教...
工作要闻>> 正文
国际青年打擂“贵州村戏” 共赏中国非遗魅力
日期:2025-08-21 15:32:39 发布人: 浏览量:
操作>>
“贵州村戏”作为非遗传播的大舞台,在这个火热的夏季,迎来了首支国际青年代表队同台打擂,让世界看到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
8月20日晚的印江自治县文昌广场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来自20余个国家的青年代表身着各自国家的特色盛装,与印江各族儿女一同登上“
贵州村戏
”的舞台,用歌声和舞蹈展开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现场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奏响了一曲多元文化交融的激昂乐章。
贵州村戏
此次2025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活动由铜仁学院主办,汇聚了包括国内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及泰国高校、波兰孔子学院等在内的7所国内外高校的近60名青年学子。他们不远万里,走进贵州,走进铜仁,深度参与“贵州村戏”,体验中国非遗技艺。正如知行贵州国际青年代表队苏州大学领队尚婧所说:“希望通过此次知行贵州文化交流活动,能把贵州非遗、中国非遗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精彩的节目表演环节,双方展开了四轮激烈又友好的“打擂”。第一轮,印江民族歌舞《欢聚印江》以其欢快的节奏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展现了印江人民的热情好客;知行贵州歌曲合唱《相亲相爱》则用温暖的旋律传递出跨越国界的友谊。第二轮,印江
土家高腔山歌
《上山坡》高亢嘹亮,尽显土家文化的豪迈与质朴;知行贵州对唱《童话》则以轻柔的歌声,为现场增添了一份浪漫与温馨。第三轮,印江情景歌舞《茶歌悠悠颂红军》通过生动的表演,讲述了印江的红色历史与茶文化;知行贵州的《走秀串烧》则将时尚与传统元素巧妙融合,让人眼前一亮。第四轮,印江民族舞蹈《钱杆魂》刚劲有力,彰显出印江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知行贵州民族舞蹈《土家摆手舞》则以欢快的舞步,展现了土家文化的活力与魅力。每一个节目都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欢呼与喝彩。
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代表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巴布亚新几内亚青年代表科贝激动地说:“来这边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感觉很好!”韩国青年代表申晶媛则表示:“来中国没有参观过这样大的精彩表演。第一次体验中国非遗,感受到了价值所在,也学习了历史文化。想把这份体验传播给更多的朋友。”
泰国青年代表林蜜也兴奋地说:“第一次看贵州村戏,很震撼很受感动,非遗太有感染力。作为留学生,要把‘贵州村戏’体验分享给更多的国际朋友,让更多人了解贵州村戏的魅力,感受中国非遗的生命力,让中国非遗故事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据了解,这次知行贵州国际青年代表队是首支出现在“贵州村戏”的国际代表队。借助这次文化交流,印江进一步扩大了“贵州村戏”的品牌影响力。印江自治县文旅局文化馆副馆长徐中华表示:“‘村戏’舞台,来的都是客,我们会把最好的节目展现出来,让每一位外地来印江看‘
村戏
’的客人都能满载而归。”
“贵州村戏”作为中国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贵州村戏
此次国际青年代表队的参与,不仅为“贵州村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同时,也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非遗,推动中国非遗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 吴思杰)
核发:0
点击数:
【收藏本页】
上一篇:
贵州“村戏” | 古韵新趣引客来
下一篇:
2025年“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活动正式启动
返回首页
关闭页面
友情链接
=====学院党群机构=====
党政办公室
组织部
统战部
机关党委
工会
纪检监察办公室
宣传部
=====学院行政机构=====
学生工作处
后勤与国资管理处
保卫处
财务处
教务处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招生就业指导处
社科处
审计处
科研处
社会服务中心
发展规划处
人事处
研究生院
=====学院教学机构=====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学院
人文学院
国学院
艺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
大数据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大健康学院
国际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乌江学院
=====实用链接=====
火车票订购
=====各地高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
大连大学
天津大学
复旦大学
重庆大学
中山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安徽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师范学院
广州大学
烟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