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 院办刊物 >> 《晨光》 >> 散花飞渡 >> 正文
院办刊物
 
散花飞渡 >> 正文
大龙阡记---张丹枫
日期:2018-09-29 00:00:00  发布人:tqxy  浏览量:

大龙阡记

 

张丹枫

 

 

在这炎热的夏季,还是该找些乐趣来打发这烦躁不安的夏天。

恰好我们这里的农历六月十八这一天,有“朝大龙阡”这习俗。大龙阡因传说古时候有一条巨龙潜仗于此,出没穿行间,留下了洞中大小阡陌,因此而得名。只要是土生土长的德江人,没有不知道大龙阡的。这里是玉溪河的发源地,也是德江人寄托信仰的福地。而在每一年的今天,每一个德江人携亲唤友“朝拜大龙阡”,烧香拜佛,还愿祈福,是德江人一年一度的节日与盛会。我也不例外,今年便和四娘以及弟弟、妹妹赶上这次的盛会。

我们是用过晚饭后,才决定出发参加的。起初认为人多,比较拥挤,就没有想去。但是,为了打发夏夜的无趣,还是决定出发。四爷开车送我们到距景区门口几百米处,我们就要开始步行。为了多多吸收“朝拜大龙阡”的好运,许许多多的人儿来参加此次盛会。有全家老少一起出动,也有情侣携手而来,也有三两朋友相约而来。似乎老天为了配合朝拜的氛围,连天上的云朵都似朵朵玉兰花般绽放,花瓣很白,在清风微抚中,似乎还有一丝香味。

道路两旁早已被商贩抢占,不肯露出半点空隙。一些商家为了抢夺名气,各种各样的广告纸满天飞,可想而知,地上早已铺上厚厚的“地毯”。到达大龙阡还有一段路程要走,沿途都是一些叫卖的商贩,各式各样的商品看的让人眼花缭乱。有着孩子们爱的玩具,也许这是一个好的商机,在盛会面前,家长还是乐意给孩子买一些玩具的。还有一些美丽纷呈的小饰品或小玩意,如贝壳做的风铃,手环之类的。还有一些的特色小吃,如嗦嗦,丝娃娃,米皮米粉之类的。当然必不可少的是盛会中必须要来一碗的土家牛肉。商贩在路旁搭个棚子,准备两个大锅架着火烧着,片片牛肉都在锅里打滚,用它们肥美的身材吸引过往游客。盛在土碗里更有着土家族的味道,再撒上几片葱花,一碗香喷喷的土家牛肉便可以上桌啦。这完全可以“飘香十里”。在棚子里吃上一碗牛肉,再来一杯啤酒,只能让一个字来形容——爽。当然“朝拜大龙阡”不仅是为了消暑解闷,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烧香拜佛,还愿祈福。几乎每个人的手里都拿有烧香拜佛用的香纸,都是为了图得好运而来的。

差不多走上十多分钟便可以到达大龙阡景区内,大龙阡洞口开阔高大,自然形成上中下三部分。顶部有一洞独处绝壁。无路可通,险峻至极。在中部的右侧处,是由清代时期的苏世望在此建立的古庙,供奉着许多木雕菩萨。听老人传下来的说法,当时,亭台楼阁,依山傍水,有巧夺天工,美妙绝伦的说法。但是这些建筑物在“大跃进”时期被毁于一旦,如今只依稀可见其旧址残痕。人们在此基础上修建了几所房屋,还立有修建人的石碑。每当盛会时,这里便有些人在这里帮人写一些祈福的东西。来来往往的香客就在门口烧香拜佛。惹得路旁火花四溅,香纸满天飞。有的人在这里诚心祈祷,也有人直接把带来的香纸丢在上面,不管其他。结果,这里烧过的香纸和正在燃烧的香纸在这里堆成了一个土丘,这个土丘很“贪吃”,无论是什么样的心愿都被它吞噬,似乎人们认为只要它燃烧香纸便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至于到底能不能实现便要去问那些烧香织的人啦。

在其洞内下部,有一泓清泉哗哗淌出,泉水春夏秋冬四季都清澈见底,特别是夏天饮之顿觉凉浸肺腑,令人神清气爽,忘掉炎热和疲劳,穿城而过的玉溪河即发源于此。中、下部在进入洞内20余米处,就合为一体。由此处循着洞内阡陌,深入洞中,沿涂的道路时而幽深狭窄,时而宽敞开阔;歧路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洞内的溶岸景观,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置身其中,犹入仙境。由于开发未完全,前面便不可以继续走,只得原路返回。

络绎不绝的人群就在这里结束,有的人坐在这里休息,感受洞内的凉爽,也有的人直接转身回走,走的时候还忘不了带上一条由毛笔写在红条上的祝福语,祝福内容多是一些求平安,求姻缘,求工作的。几乎走的人手上的都缠着一根红条,证明自己参加过这次盛会。也不知道心愿会不会实现,大都只是为了图个好兆头。

夜色已渐渐染透了每条道路,橘黄色的车灯在黑色的怀里寻找回家的路。而我也在这像沙丁鱼罐头般的公交车里结束了我的行程,只见到车窗外的月亮在冉冉升起。

(选自《晨光》第106期)

作者简介:

张丹枫.jpg

张丹枫,笔名向阳草,1996年1月生,贵州省铜仁德江人。贵州省铜仁市文艺家协会会员。现就读于铜仁学院。曾获当代教育大学生诗歌散文小说大赛佳作奖。热爱文学,北斗文学社成员。作品散见于《铜仁日报》《铜仁学院视界》《晨光》等。

 

 

 

核发:0 点击数: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