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铜仁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源于1958年设置的铜仁师范文史专班,1978年开设语文科,开始专科层次的招生办学,2001年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招生,开始本科层次的招生办学,2006年开始本科自主招生。
本专业师资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博士8人,硕博比80%;教授6人(三级教授2人),高级职称占比83%;中学兼职教师占学科教育类课程教师总数的40%。教师中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4人,省级作协会员6人,贵州省民族教育质量指导委员会(语文教学)1人,贵州省新型智库专家1人,铜仁市市管专家1人,铜仁市首批“梵净文化人才”2人。近5年来,教师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人,获首届贵州文学奖2人。主持国家社科项目2项,教育部课题3项,国家语委项目4项,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4项,省级教改项目4项,获批省级金课3门。
本专业主动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效果明显。通过“黔东语文名师示范课”“铜仁语文教育论坛”、 U-G-S协同育人实践体系、“作家面对面”等平台与活动,提升师范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近5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8项,在《诗刊》《中国校园文学》《梵净山》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70余篇,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13项,其中获国家级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奖4项。毕业生主要在贵州各县、乡镇基层教育单位等从事教学及相关教育管理工作。
专业代码:050101
所属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根据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依据区域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服务贵州乡村教育振兴需要,立足黔东,面向贵州,辐射周边省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具有良好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情怀,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人文精神,具备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学科知识、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文本解读和鉴赏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能,能够胜任初级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工作,学生毕业5年左右预期成为所在学校的教学和班级管理骨干。
目标1:明德有道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依法执教;具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和专业认同,能够投身贵州基础教育,立志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目标2:教学有方 具有系统的学科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较高的科学精神;能够基于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创设语文教育教学情境,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目标3:育人有术 具有德育为先的教育观,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中学生的人格和权益,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创新班级管理方式方法;能利用语文学科知识、优秀传统文化及教育教学理论,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综合育人,做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领者。
目标4:发展有径 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持续发展的意识,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制定较为清晰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能吸收基础教育发展前沿观念与知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解决教育教学相关问题,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具有良好的师德表现和服务贵州基础教育的志向;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文本解读和鉴赏能力;系统掌握语文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综合运用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学科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初级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现状,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具体如下:
■践行师德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的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1.1[理想信念]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个认同”,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立德树人] 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形成立德树人的理念,掌握创设立德树人环境的路径与方法,依据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求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人文精神。
1.3[依法执教]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与要求,能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关道德失范问题,立志以四有好老师作为职业发展目标。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
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意愿,认同初中语文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使命感,热爱基础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蕴和严谨的科学精神,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乐于从教]了解区域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需求,认同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专业性,认识语文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价值与意义,立志为基础教育发展做贡献。
2.2[自身修养]具有较为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有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使命感。
2.3[以生为本]能陈述正确的学生观内涵,在教学实践中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权益和独立人格,对学生充满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主动启发引导、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
■学会教学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
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发展趋势。了解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及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1[学科基础]掌握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等基础知识和理论,习得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能陈述古今中外文学发展变化的历史,具有丰富的语言文学积累。
3.2[学科应用]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与写作、文本解读、审美欣赏等专业能力。初步具有针对语言文字现象、文学现象进行分析、探究、评价的学科研究能力。
3.3[综合素养]理解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人文性等特点,具有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储备、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掌握创设语文教育教学情境的途径、方法与方式。
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能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语文课程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语文教学体验,初步具备教学技能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4.1[教育知识]了解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原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熟悉教育科学的发展和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历史与现状,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
4.2[教学功底]具备“三字一话”和现代信息及多媒体技术手段等基本教学技能,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学方案、选择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评价,初步形成中学语文教学知识体系和能力。
4.3[教学实践]关注了解基础教育教学动态,能够在课堂学习及活动中获得教学体验,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规律,有效实施教学,进行教学研究。
■学会育人
毕业要求5: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能针对贵州城乡中学生特点开展德育活动和班级管理。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指导或组织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获得积极体验。
5.1[德育为先]了解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掌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策略与技能,初步掌握中学生的学习认知、行为养成特点以及城乡中学生的教育方法,理解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意义。
5.2[班级管理]能够基于教育教学和中学生成长生活等相关法律制度规定,根据中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进行辅导,创设相关活动,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建设、班级活动、学生指导、素质评价、家校沟通等,能对所开展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获得有效体验。
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
能基于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语文学科育人价值,掌握综合育人的路径和方法,根据学情特点,结合专业知识、德育课程、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主题教育等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6.1[课程育人]具有课程育人意识,理解中学阶段语文学科在文化传承、审美体验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育人价值,能结合语文课程教学创设育人活动。
6.2[活动育人]了解学校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创设、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学会发展
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关注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主动适应时代和语文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养成反思习惯与批判性思维方法, 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学改进和专业成长。
7.1[终身学习]掌握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方法,能够分析并解决中学教育实际问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7.2[专业发展]关注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了解现代教育发展需求、中学语文教改趋势以及中学教师的发展现状,主动学习、不断提升,养成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促进自我更新与发展。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运用合作方式解决学习和教学中的问题,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8.1[沟通交流]养成尊重意识,掌握沟通的言语交际、社交礼仪、情绪管理等技能,能在家校协作、社团活动、班级管理、教研活动中与家长、学生、同行等有效沟通。
8.2[团队协作]具有协同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能够与同行及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形成互助合作的经验,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表1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矩阵图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目标 1 | 目标 2 | 目标3 | 目标4 |
师德规范 | √ | | | |
教育情怀 | √ | | | |
学科素养 | | √ | | |
教学能力 | | √ | | √ |
班级指导 | | | √ | |
综合育人 | √ | | √ | |
学会反思 | | √ | | √ |
沟通合作 | | | √ | √ |
说明:“√表示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情况。
四、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内完成学业。
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162学分。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二)核心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大学写作、语言学概论、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六、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总学时为2572,总学分为162,其中:必修课总学分为122,占比76%,选修课总学分为40,占比24%;理论课总学分为116,占比72%,实践课总学分为46,占比28%。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类课程总学分为20,占比12%。
表2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结构与学分分布表
课程平台/模块 | 修读 要求 | 学分及比例 | 备 注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占比 |
通识 教育 | 公共课程 | 必修 | 37 | 5 | 42 | 47学分29% | 其中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20分,占总学分比值12.5%。(必修课程13分,选修课程7分)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指能够支撑师范生人文底蕴、社会关怀、科学精神等综合素养养成的通识教育类必修或选修课程,不包括思政理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类课程。 |
选修 | 5 | | 5 |
专业 教育 | 专业基础 课程 | 必修 | 20 | | 20 | 87学分 54% | 教师教育课程达到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14学分要求。 |
专业核心 课程 | 必修 | 20 | | 26 |
专业选修 课程 | 限选 | 7 | 2 | 9 |
任选 | 7 | | 7 |
跨学科课程 | 选修 | 4 | | 4 |
教师教育 课程 | 必修 | 9 | 9 | 18 |
选修 | 1 | 2 | 3 |
综合实践 | 教育见习研习、教育实习、教学能力测试、毕业论文/设计、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 必修 | | 16 | 16 | 16学分 10% | 综合实践课程指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集中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见习、研习、实习、毕业论文等)的学分。 |
自主 学习 | 创新创业 | 选修 | | 6 | 6 | 6学分 3.5% | |
悦读青春 |
学术讲座 |
明德修身 |
致用尚能 |
文体活动 |
项目 课程 | 创新训练 | 选修 | | 6 | 6 | 6学分 3.5% | |
创业实践 |
社会服务 |
总学分及占比 | 116 72% | 46 28% | 162 | 162分 | |
七、指导性教学计划
表3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课程平台 | 模块名称 | 修读性质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考核形式 | 学分 | 学时分配 | 开课学期 | 责任单位 |
总学时 | 理论 | 实践 |
通识教育平台 | 公民教育 | 必修 | MK210001- MK210008 | 形势与政策 Situation and Policy | 查 | 2 | 64 | 48 | 16 | 1-8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MK210009 | 思想道德与法治 Morality and Legal Education | 查 | 3 | 42 | 34 | 8 | 1 |
MK21001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 查 | 3 | 48 | 32 | 16 (假期) | 2 |
MK21001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试 | 3 | 48 | 32 | 16 (假期) | 3 |
MK210012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Introduction to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 试 | 3 | 48 | 48 | | 4 |
MK21001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 试 | 3 | 48 | 40 | 8 | 4 |
MK210014 | 贵州省情 Situ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 | 查 | 1 | 16 | 16 | | 2 |
MK210015 | 生态文明教育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 查 | 1 | 14 | 14 | | 1 |
JK210001- JK210004 | 大学体育I-IV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IV | 查 | 4 | 144 | 8 | 136 | 1-4 | 大健康学院 |
GJ210001- GJ210004 | 大学外语I-IV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s I-IV | 试 | 8 | 154 | 90 | 64 | 1-4 | 国际学院 |
JY210001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Colleg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 查 | 2 | 32 | 32 | | 2 | 教育学院 |
JG210001 |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 查 | 2 | 48 | 16 | 32 | 3-4 | 经济管理学院 |
XG210001- XG210006 | 劳动教育 Education on the Hard-working Spirit | 查 | 1 | 40 | 4 | 36 | 1-6 | 学工部 |
XG210007 | 大学生安全教育 College 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 | 查 | 1 | 32 | 18 | 14 | 1-8 |
XG210015 |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Career and Development Plan | 查 | 0.5 | 18 | 12 | 6 | 1-4 |
XG210019 | 就业指导 Employment Guidance | 查 | 0.5 | 18 | 12 | 6 | 5-8 |
XG210023 | 军事训练 Military Training | 查 | 2 | 2周 | | 2周 | 1 |
XG210024 | 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 查 | 2 | 32 | 24 | 8 | 2 |
四史教育 | 选修 | MK220016 | 党史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查 | 1 | 16 | 16 | | 3-6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MK220017 | 新中国史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查 |
MK220018 | 改革开放史 History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China | 查 |
MK220019 | 社会主义发展史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 查 |
艺术审美 | 选修 | | 见附件2 | 查 | 2 | 32 | 32 | | 3-6 | 艺术学院 |
科学精神 | 选修 | | 见附件3 | 查 | 2 | 32 | 32 | | 3-6 | 大数据学院 |
哲学智慧 | 选修 | | 见附件4 | 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国际视野 | 选修 | | 见附件5 | 查 | 国际学院 |
合计 | | 47 | 928 | 562 | 366 | |
表4 铜仁学院汉语言文学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平台 名称 | 模块名称 | 修读 性质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考核 形式 | 学分 | 学时分配 | 开课 学期 | 责任 单位 |
总学时 | 理论 | 实践 |
专业 教育 平台 | 专业基础 | 必修 | WX230001 | 大学写作 College Chinese writing | 试 | 4 | 64 | 52 | 12 | 2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02 | 现代汉语(一) Modern Chinese(1) | 试 | 3 | 42 | 38 | 4 | 1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03 | 现代汉语(二) Modern Chinese(2) | 试 | 3 | 48 | 40 | 8 | 2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04 | 古代汉语(一) Ancient Chinese(1) | 试 | 3 | 48 | 46 | 2 | 3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05 | 古代汉语(二) Ancient Chinese(2) | 试 | 3 | 48 | 44 | 4 | 4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06 | 文学概论(一)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1) | 试 | 2 | 32 | 28 | 4 | 2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07 | 文学概论(二)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2) | 试 | 2 | 32 | 28 | 4 | 3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合计 | 20 | 314 | 276 | 38 | |
专业核心 | 必修 | WX230008 | 中国现代文学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 试 | 3 | 42 | 38 | 4 | 1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09 | 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 试 | 3 | 48 | 44 | 4 | 2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10 | 中国古代文学(一)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1) | 试 | 4 | 64 | 60 | 4 | 3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11 | 中国古代文学(二)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2) | 试 | 2 | 32 | 30 | 2 | 4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12 | 中国古代文学(三)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3) | 试 | 4 | 64 | 60 | 4 | 5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13 | 中国古代文学(四)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4) | 试 | 2 | 32 | 28 | 4 | 6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14 | 外国文学(一) 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1) | 试 | 3 | 48 | 44 | 4 | 4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15 | 外国文学(二) 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1) | 试 | 2 | 32 | 32 | 0 | 5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16 | 语言学概论 The Theory of Linguistics | 试 | 3 | 48 | 46 | 2 | 5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合计 | 26 | 410 | 382 | 28 | | |
专业教育平台 | 专业选修 | 限选 | WX240001 | 中国文学批评史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 查 | 2 | 32 | 28 | 4 | 6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02 | 文艺美学 Literary Aesthetics | 查 | 2 | 32 | 28 | 4 | 4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03 | 西方文论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 查 | 2 | 32 | 28 | 4 | 6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04 | 创意写作 Creative writing | 查 | 2 | 32 | 8 | 24 | 4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05 | 学术论文写作 Paper Writing | 查 | 1 | 16 | 10 | 6 | 6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合计 | 9 | 144 | 102 | 42 | | |
任选 | WX240006 | 文字学 Chinese Philology | 查 | 1 | 16 | 13 | 3 | 2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07 | 方言学 Dialectolo | 查 | 1 | 16 | 13 | 3 | 6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08 | 中国语言学史 History of Chinese Linguistics | 查 | 1 | 16 | 13 | 3 | 5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09 | 台港文学 Taiwan-Hong Kong Literature | 查 | 1 | 16 | 13 | 3 | 3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10 | 唐宋婉约词赏析 Analysis and Sppreciation of Graceful CI-poem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 查 | 2 | 32 | 28 | 4 | 6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11 | 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 查 | 1 | 16 | 10 | 6 | 5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12 | 中学作文教学 Middle School Composition Teaching | 查 | 1 | 16 | 10 | 6 | 6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13 |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Teaching Chinese Reading in Middle School | 查 | 1 | 16 | 10 | 6 | 5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14 | 中学语文语法与修辞教学 Middle School Chinese Grammar and Rhetoric Teaching | 查 | 1 | 16 | 10 | 6 | 6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15 | 比较文学原理 Principle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 查 | 2 | 32 | 26 | 6 | 5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合计(需选修7学分) | 7 | 112 | 70 | 42 | | |
跨学科 | 选修 | WX240016 | 中国哲学史(中国通史)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 查 | 2 | 32 | 26 | 6 | 4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17 | 中国文化概论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查 | 2 | 32 | 26 | 6 | 2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18 | 民俗学 Folklore | 查 | 2 | 32 | 26 | 6 | 6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19 | 古代文学文献学 Research on Ancient Chinese Documents | 查 | 2 | 32 | 26 | 6 | 5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合计(需选修4学分) | 4 | 64 | 52 | 12 | | |
教师教育 | 必修 | JY230002 | 教育学 Pedagogy | 试 | 2 | 32 | 32 | 0 | 3 | 教育学院 |
JY230004 | 教育心理学 Educational Psychology | 试 | 2 | 32 | 32 | 0 | 4 | 教育学院 |
WX230030 | 中学生心理辅导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 查 | 1 | 32 | 16 | 16 | 5 | 教育学院 |
WX230017 |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Chinese Teaching Design in Middle School | 查 | 2 | 32 | 16 | 16 | 4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18 | 中学语文教材讲授 Chinese T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 查 | 2 | 64 | 0 | 64 | 5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JY230005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Research 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Education | 试 | 1 | 16 | 16 | 0 | 5 | 教育学院 |
WX230019 | 中学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 查 | 1 | 16 | 16 | 0 | 6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20 | 班级管理 Class management | 查 | 1 | 16 | 6 | 10 | 4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21 | 普通话 Mandarin | 查 | 1 | 28 | 14 | 14 | 1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22 | 三笔字 Three Kinds of Handwriting | 查 | 2 | 56 | 0 | 56 | 1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23 | 教师语言艺术 The Art of Teacher Speaking | 查 | 1 | 32 | 16 | 16 | 2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24 | 现代教育技术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查 | 1 | 32 | 0 | 32 | 4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25 | 简笔画 Simple Line-drawing | 查 | 1 | 16 | 0 | 16 | 6 | 艺术学院 |
合计 | | 18 | 404 | 142 | 262 | |
任选 | WX240020 | 中小学语文经典选文诵读 Reading Chinese Classics In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 查 | 1 | 16 | 6 | 10 | 3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21 | 语文微格教学训练 Microteaching Training of Chinese | 查 | 1 | 16 | 0 | 16 | 6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22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Method of Education Research | 查 | 2 | 32 | 30 | 2 | 5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23 |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 Though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Masters | 查 | 2 | 32 | 30 | 2 | 4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24 | 中学教育教师法规 Regulations f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Teachers | 查 | 1 | 16 | 16 | 0 | 5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JY240006 | 教学的艺术 The Art of Teaching | 查 | 2 | 32 | 30 | 2 | 4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25 |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Research on Basic Education Reform | 查 | 1 | 16 | 16 | 0 | 6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40026 | 中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Case Analysis of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 查 | 1 | 16 | 4 | 12 | 6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合计(需选修3个学分) | 3 | 48 | 10 | 38 | |
综合实践 | 必修 | WX230026 | 教育见习/研习 Educational Probation/Apprenticeship | 查 | 3 | | | | 2-6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27 | 教学能力测试 Teaching Skill Test | 查 | 1 | | | | 6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28 | 教育实习 Educational Internship | 查 | 6 | | | | 7-8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WX230029 | 毕业论文 Graduation Thesis | 查 | 6 | 6-8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合计 | 16 | |
总计 | 103 | 1496 | 1034 | 462 | | |
表5 自主学习及项目课程教育平台设置表
课程平台 | 环节名称(教学单元) | 学分 | 说明 |
自主学习教育平台 | 创新创业 | 1 | 1.学生需修满6个自主学习学分,修读要求见《铜仁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暨自主学习学分实施方案》。 2.自主学习教育平台是发挥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重要平台,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各模块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用。各专业要根据校团委实施方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打造特色品牌活动,服务学生未来发展。 |
悦读青春 | 1 |
学术讲座 | 1 |
明德修身 | 1 |
致用尚能 | 1 |
文体活动 | 1 |
小计 | 6 | |
项目课程教育平台 | 创新训练 | 贵州作家作品研究 | 2 | 1.学生需修满6学分项目课程,修读要求见《铜仁学院项目课程实施与管理办法》。 2.项目课程要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场行业或岗位能力要求为目的,围绕岗位典型任务之下的典型产品(或服务)开展教学活动。要遵循能力导向与产出导向,由教师主导完成项目课程的内容及任务设计,并通过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达成课程目标。 3.各专业设计10门以上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项目课程供学生选修。 |
乌江流域诗词研究 | 2 |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 2 |
创业实践 | 创意写作 | 2 |
经典诵读 | 2 |
经典中的语言现象研究 | 2 |
社会服务 | 汉语方言调查 | 2 |
文献检索与利用 | 2 |
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 | 2 |
小计 | 6 |
合计 | 12 | |
修读说明:1.艺术审美、科学精神、哲学智慧、国际视野四个模块具体课程计划详见附件2、3、4、5。
2.艺术审美模块修读学分最低要求为2学分;科学精神、哲学智慧、国际视野三个模块合计修读学分最低要求为2学分。
3.科学精神、哲学智慧、国际视野三个模块要求学生跨学科门类进行选修,人文社会类专业学生至少选修一门科学精神模块课程,自然科学类专业学生至少选修一门哲学智慧模块课程。
4.专升本学生艺术审美、科学精神、哲学智慧、国际视野四个模块,以及自主学习学分、项目课程学分修读要求折半。
八、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
表6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
毕业要求 课程名称 | 师德规范 | 教育情怀 | 学科素养 | 教学能力 | 班级管理 | 综合育人 | 学会反思 | 沟通合作 |
1.1 理想 信念 | 1.2 立德 树人 | 1.3 依法 执教 | 2.1 乐于 从教 | 2.2 自身 修养 | 2.3 以生 为本 | 3.1 学6科 基础 | 3.2 学科 应用 | 3.3 综合 素养 | 4.1 教育 知识 | 4.2 教学 功底 | 4.3 教学 实践 | 5.1 德育 为先 | 5.2 班级 管理 | 6.1 课程 育人 | 6.2 活动 育人 | 7.1 终身 学习 | 7.2 专业 发展 | 8.1 沟通 交流 | 8.2 团队 协作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 | | | | | | M | M | | | | | | | H★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H★ | | | H★ | | | | | | | | M |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H | | | | M | | | | M | | | | | | | | | |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L | H★ | | M | | | | | | | | H★ | | | | | | | |
“四史”教育 | H★ | | | M | | | | | | | | | L | | | | M | | | |
形势与政策 | | | H★ | | | | | | | M | | | | | | | | | | |
贵州省情教程 | L | | | H★ | | | | | | | | | | | | | | M | | |
劳动教育 | | H★ | | | | | | | | | | | | L | | H★ | | | | M |
大学体育 | | | | | | M | | | | | | | | M | | H★ | | | | H |
生态文明教育 | | | | | | | | | H | | | | | | | M |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 | L | | H★ | | | | | | | | M | | | | | | |
大学生安全教育 | | | M | | | H★ | | | | | | | | | | | | | | |
入学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 | M | | | H | | | | | | | | | | | | | | L | M | |
毕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 | | L | M | | | | | | | | | | | | | | H | | |
军事理论 | M | | | | H★ | | | | | | | | M | | | | | | | |
军事训练 | | M | M | | | | | | | | | | | M | | L | | | | H |
大学外语 | | | | | | | | | H | | | | | | | | H | | M | |
创新创业理论 | | | | | M | | | | | | | | | | | | L | H | | |
创新创业实践 | | | | | H | | | | | | | | | | | | | M | | M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 | H | | M | | | | | | | | | | | | | | H | | |
心理学 | | | | | | M | | | | H | | | | M | | | | | | |
教育学 | | | | H★ | | | | | | M | | | | | | | H★ | | | |
教育心理学 | | | | | | H★ | | | | H★ | | | M | | M | | | | | |
班级管理 | | | | | | M | | | | | | | | H★ | | M | | | | L |
中学生心理辅导 | | M | | | | L | | | | | | | H★ | | | M | | | M | |
普通话 | | | | | | | | | | | M | | | | | | | | H | |
简笔画 | | | | | M | | | | | | H | | | | | M | | | | |
三笔字 | | | | | M | | | | | | H★ | | | | L | | | | | |
教师语言艺术 | | | | | | | | | | | M | | | | H★ | | | | L | |
现代教育技术 | | | | | | | | | | | H★ | L | | | | | | | | M |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 | | | | | | | | | M | H★ | | | | | | | M | | |
中学语文教材讲授 | | | | | | | | L | | | M | H★ | | | M | | | | | |
中学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 | | | | | | | | | L | | | H★ | | | | | | M | | |
古代汉语 | | | | | | | H★ | M | | | | M | | | | | | | | |
现代汉语 | | | | | | | H★ | M | | | M | | | | | | | | M | |
大学写作 | | | | | | | L | H★ | | | | M | | | H★ | | | | M | |
语言学概论 | | | | | | | M | H★ | | | | | | | | | M | | | |
中国现代文学 | | | | | | | M | | H | | | | | | M | | | | | |
中国当代文学 | | | | | | | M | | H★ | | | | | | M | | | | | |
中国古代文学(一) | | | | | | | H★ | | | | | H★ | | | M | | | | | |
中国古代文学(二) | | | | | | | H★ | | M | | | M | | | | | | | | |
中国古代文学(三) | | | | | | | H★ | | | | | M | | | H★ | | | | | |
中国古代文学(四) | | | | | | | H★ | | M | | | | | | M | | | | | |
外国文学 | | | | | | | M | H★ | | | | | | | | | M | | | |
文学概论 | | | | | | | M | | | | | M | | | | | H★ | | | |
见习 | | | H | | | | | | | | L | H | | H★ | | | | | M | |
研习 | | | | | | | | | | L | | H | | | | | M | | | M |
教育实习 | | H★ | | H★ | | | | | | | | H★ | | H★ | | | | | H | |
毕业论文 | | | | | | | | H★ | H★ | | | | | | | | M | | | |
备注:H 代表相关度高,M 代表相关度中等。表中的★号,表示对于每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关联度最高的2—3门课程
九、说明
(一)适用对象:2023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生。
(二)修订过程:本培养方案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的基础上,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依据黔东城乡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发展和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教育发展的需要,充分吸收全体专业教师、专家学者、用人单位代表、中学一线教师、中学教育管理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毕业生及在校生等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广泛调研与座谈的方式,最终修订而成。校外人员信息详见表7。
表7 校外人员信息表
代表类别 | 姓 名 | 单 位 | 职务职称 | 备 注 |
专家学者 | 吴俊 | 南京大学 | 长江学者、校长助理 | |
林志强 | 福建师范大学 | 教授、博导 | |
管新福 | 贵州师范大学 | 文学院院长 | |
占升平 | 遵义师范学院 | 人文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 | |
杨 波 | 贵州师范学院 | 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 | |
用人单位 (中学) | 田 军 | 铜仁市第三中学 | 校长、中学高级 | |
田 强 | 铜仁一中初级中学 | 副校长 | |
张军华 | 铜仁市第九中学 | 副校长 | |
杨胜勇 | 铜仁学院附属中学 | 语文教研组组长 | |
杨 州 | 铜仁学院附属中学 | 教务处处长 | |
蔡 娟 | 铜仁市第九中学 | 办公室主任 | |
教育管理机构 | 杨 赟 | 松桃县教育局 | 副局长 | |
安明月 | 德江县教育局 | 副局长 | |
龙 云 | 松桃县盘兴民族中学 | 校长 | |
肖庆林 | 铜仁市教育局 | 教科所研究员 | |
毕业生 | 余德红 | 铜仁学院附属中学 | 骨干教师 | 2013届毕业生 |
徐中梅 | 铜仁市第三中学 | 骨干教师 | 2014届毕业生 |
蔡 娟 | 铜仁市第九中学 | 办公室主任 | 2014届毕业生 |
何 娜 | 德江县泉口镇中学 | 骨干教师 | 2015届毕业生 |
向文艺 | 铜仁一中初中部 | 骨干教师 | 2016届毕业生 |
徐文杨 | 铜仁碧江区桐木坪中学 | 中学一级、骨干教师 | 2016届毕业生 |
向 凯 | 玉屏县田坪中学 | 骨干教师 | 2016届毕业生 |
附件1: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及课程矩阵
毕业要求 | 指标分解内容 | 支撑课程 |
师德规范 | 1.1[理想信念]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个认同”,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H)、中国近现代史纲要(H)、★“四史”教育(H)、入学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M)、军事理论(M)、教育学(M) |
1.2 [立德树人] 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形成立德树人的理念,掌握创设立德树人环境的路径与方法,依据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求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人文精神。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H)、军事训练(M)、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M)、★劳动教育(H)、★教育实习(H)、中学生心理辅导(M) |
1.3[依法执教]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与要求,能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关道德失范问题,立志以四有好老师作为职业发展目标。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H)、★形势与政策(H)、大学生安全教育(M)、军事训练(M)、见习(H) |
教育情怀 | 2.1[乐于从教]了解区域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需求,认同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专业性,认识语文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价值与意义,立志为基础教育发展做贡献。 | ★贵州省情教程(H)、“四史”教育(M)、入学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H)、毕业教育与就业指导(M)、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M)、★教育学(H)、★教育实习(H) |
2.2[自身修养]具有较为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有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使命感。 | ★军事理论(H)、创新创业理论(M)、创新创业实践(H)、三笔字(M)、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简笔画(M)、★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H)、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
2.3[以生为本]能陈述正确的学生观内涵,在教学实践中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权益和独立人格,对学生充满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主动启发引导、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H)、★大学生安全教育(H)、大学体育(M)、心理学(M)、教育学(M)、★教育心理学(H)、班级管理(M) |
学科素养 | 3.1[学科基础]掌握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等基础知识和理论,习得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能陈述古今中外文学发展变化的历史,具有丰富的语言文学积累。 | ★古代汉语(H)、★现代汉语(H)、中国现代文学(M)、中国当代文学(M)、★中国古代文学(H)、外国文学(M)、文学概论(M)语言学概论(M) |
3.2[学科应用]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与写作、文本解读、审美欣赏等专业能力。初步具有针对语言文字现象、文学现象进行分析、探究、评价的学科研究能力。 | ★现代汉语(M)、★大学写作(H)、语言学概论(H)、★毕业论文(H)、古代汉语(M)、★外国文学(H) |
3.3[综合素养]理解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人文性等特点,具有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储备、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掌握创设语文教育教学情境的途径、方法与方式。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生态文明教育(H)、大学外语(H)、中国古代文学(M)、★中国现代文学(H)、中国当代文学(H)、★毕业论文(H) |
教学能力 | 4.1[教育知识]了解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原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熟悉教育科学的发展和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历史与现状,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形势与政策(M)、心理学(H)、★教育学(H)、中学语文教学设计(M)、★教育心理学(H) |
4.2[教学功底]具备“三字一话”和现代信息及多媒体技术手段等基本教学技能,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学方案、选择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评价,初步形成中学语文教学知识体系和能力。 | 普通话(M)、★三笔字(H)、简笔画(H)、教师语言艺术(M)、现代汉语(M)、★现代教育技术(H)、★中学语文教学设计(H)、中学语文教材讲授(M) |
4.3[教学实践]关注了解基础教育教学动态,能够在课堂学习及活动中获得教学体验,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规律,有效实施教学,进行教学研究。 | ★中学语文教材讲授(H)、★中学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H)、古代汉语(M)、大学写作(M)、中国古代文学(H)、文学概论(M)、见习(H)、研习(H)、★教育实习(H) |
班级指导 | 5.1[德育为先]了解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掌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策略与技能,初步掌握中学生的学习认知、行为养成特点以及民族地区中学生、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理解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意义。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H)、教育心理学(M)、★中学生心理辅导(H)、军事理论(M) |
5.2[班级管理]能够基于教育教学和中学生成长生活等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能根据中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进行辅导,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建设、班级活动、学生指导、素质评价、家校沟通等,能对所开展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获得有效体验。 | ★班级管理(H)、见习(H)、★教育实习(H)军事训练(M)、大学体育(M)、心理学(M)、大学生心理健康(M) |
综合育人 | 6.1[课程育人]具有课程育人意识,理解中学阶段语文学科在文化传承、审美体验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育人价值,能结合语文课程教学创设育人活动。 | 教育心理学(M)、教师语言艺术(H)、中学语文教材讲授(M)、★大学写作(H)、中国现代文学(M)、中国当代文学(M)、中国古代文学(M)、毕业论文(H) |
6.2[活动育人]了解学校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创设、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 ★劳动教育(H)、★大学体育(H)、生态文明教育(M)、班级管理(M)、中学生心理辅导(M)、简笔画(M) |
学会反思 | 7.1[终身学习]掌握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方法,分析并解决中学教育实际问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H)、“四史”教育(M)、大学外语(H)、语言学概论(M)、外国文学(M)、★文学概论(H)、毕业论文(M)、研习(M) |
7.2[专业发展]关注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了解现代教育发展需求、中学语文教改趋势以及中学教师的发展现状,主动学习、不断提升,养成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习惯,促进自我更新与发展。 | 贵州省情教程(M)、★毕业教育与就业指导(H)、创新创业理论(M)、创新创业实践(M)、★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H)、中学语文教学设计(M)、中学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M) |
沟通合作 | 8.1[沟通交流]养成尊重意识,掌握沟通的言语交际、社交礼仪、情绪管理等技能,能在家校协作、社团活动、班级管理、教研活动中与家长、学生、同行等有效沟通。 | 入学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M)、大学外语(M)、中学生心理辅导(M)、★普通话(H)、现代汉语(M)、大学写作(M)、见习(M)、★教育实习(H) |
8.2[团队协作]具有协同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能够与同行及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形成互助合作的经验,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 劳动教育(M)、★大学体育(H)、★军事训练(H)、创新创业实践(M)、现代教育技术(M)、研习(M) |
(三)编 制 人:李子芯教授、李昌礼副教授、王棋君副教授
(四)审 核 人:铜仁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术委员会
(五)审 订 人:铜仁学院学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