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青春脚步丈量振兴之路,实践课堂厚植家国情怀​ 大中小学一同开启行走的思政课之旅
日期:2025-06-26 09:39:07  发布人:  浏览量:

2025年6月23日,一堂跨越千里的“行走的思政课”在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生动开讲。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与苏州大学、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苏州中小学的师生共33人齐聚于此,共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省联合实践研学活动。

在这片从“泥墙草房、穷土恶水”的贫困村蝶变为“全国文明村”典范的土地上,铜仁学院的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在鲜活的实践中感悟家国情怀与时代担当。

师生们在蒋巷村观看了讲述村庄奋斗历程的纪录蒋巷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学生。来自铜仁学院魏文烨同学深有感触地表示:“从中看到蒋巷村从破败落后到富裕文明的惊人转变,让我真切体会到了‘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这句话的力量。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是常德盛老书记带领村民用几十年实干奋斗写下的真理!”“离土不离乡”的发展理念和老书记坚定的信念,为同学们理解这场乡村奇迹提供了生动的钥匙。

随后,师生们走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蒋巷村史馆。泛黄的照片和详实的档案资料,无声诉说着昔日“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的艰辛岁月。来自铜仁学院的胡美琳同学在参观后深受触动:“这里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奋斗的故事。蒋巷人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挖渠筑堤、改造盐碱地,硬是把‘十年九涝’的贫瘠之地变成了今天的‘全国示范’。这自力更生、改天换地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也让我对‘奋斗’与‘担当’这两个词的分量有了更深的体悟。”苏州大学的王雨晴同学深受震撼:“常书记那句朴实的‘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就是我的初心’,和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我真切触摸到一个共产党员‘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今日蒋巷的和美风貌,师生们实地考察了村庄的各个角落。在设施完善的老年公寓,看到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幸福笑容;在充满活力的村中文化场馆,体会着乡村文明的深厚底蕴;在现代化的1200亩生态种养园,目睹了智能温室、百果园等现代农业的勃勃生机。来自铜仁学院的黄滟同学对蒋巷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感触颇深我深刻感悟到物质富裕了,精神更要富足。常德盛老书记带头读书学习、倡导文明新风,让整个村子充满了积极向上的能量。这让我联想到贵州的乡村,乡村振兴不仅要发展产业,更要像蒋巷一样,注重乡风文明建设,传承优秀文化,留住乡愁,让村民们从‘富口袋’走向‘富脑袋’,实现真正的幸福生活。”同时,来自铜仁学院李冰艳同学在生态园前驻足思考:“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我深刻印证了马克思那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蒋巷村的蝶变,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而是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村民们用汗水和智慧‘种’在地里的丰硕果实。常书记那句‘政策再好,也要种在地里’,是对理论与实践关系最接地气的注解。”她表示,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蒋巷实践,让书本上的理论变得无比鲜活,让她对党的创新理论如何指导实践、改变世界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

“行走的思政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一次重要跨省联合探索。它成功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将思政教育从书本、教室延伸至充满生机活力的乡村实践现场。对于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而言,这场跨越千里的实践研学尤为珍贵。活动组织者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此类实践,引导更多青年师生走进社会、扎根基层,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过程中,真切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磅礴伟力,汲取接续奋斗的智慧和力量。这堂行走在蒋巷阡陌间的思政课,已然在青年学子心中播下了信仰的种子,激励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黄滟 一审/龙宥蓁  二审/赖全  三审/张江林)




作者: 核发:0 点击数: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