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人民性思想 前沿问题研究综述
日期:2024-04-22 21:18:12  发布人:  浏览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不仅具有深厚的内涵,而且含有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外延。蕴含其中的文艺人民性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人民”的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解决中国文艺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关于文艺发展的论述中,多次提到了“人民性”,深刻阐释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一、邓小平文艺人民性思想研究

邓小平文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理论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的人民性是贯穿邓小平文艺理论的主线,当前学界对邓小平文艺人民性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邓小平文艺人民性思想的来源。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致祝词。梁瑶认为:“《祝词》中关于文艺人民性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人民性思想一脉相承,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指向”。[1]王新荣、马漱清认为:“《祝词》提出了‘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这一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多年理论思考的结晶,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新时期的必然发展”。[2]肖佩华尝试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邓小平的文艺思想,把邓小平文艺思想概括为社会主义的人民本位主义的文艺思想,认为其充分体现了其人民性的特点。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当作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及评价依据,冲破了长期以来极左的思想禁锢,赋予文艺为人民服务以新的内涵。[3]还有的学者认为邓小平是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把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列为重中之重,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描绘得甚为精湛,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

二是关于邓小平文艺思想中文艺的创作源泉。叶立群认为:“邓小平同志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肯定了文艺作为审美意识形态这一特征,把社会生活与艺术的本质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出了文艺需要人民,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源泉的理论主张”。[4]还有的学者认为:“文艺必须为了人民而存在,为人民而创作,文艺才能获得生存的理由和社会价值,文艺也由此才成为一项崇高的事业”

三是关于邓小平文艺思想中文艺的价值评判。王新荣、马漱清认为:“只有人民对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作出的结论,才最符合人民的意愿,才能为人民所接受。[5]叶立群认为:“评价一部文艺作品时,要更多地考虑它的社会效果,看它在多大程度上真实、深刻地反映人民生活,看人民群众的态度,以人民喜欢不喜欢、答应不答应和是否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需要为准则。”[6]还有的学者认为要将党的原则、要求作为评价标准来评判文学艺术。

二、江泽民文艺思想人民性研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文艺的服务方向、服务对象的把握上开辟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新境界。江泽民文艺人民性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江泽民文艺人民性思想的来源。王修智认为:“江泽民文艺人民性思想既继承毛泽东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内涵,同时又从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新变化,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7]其他一些学者认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先后三位领导人共同的文艺思想特征就是“人民本位”思想。在他们看来,文艺反映和作用于经济基础,实际上就是反映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生活实践,文艺为经济基础服务,说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因而他们提出了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等基本命题,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主要领导人以人民为本位的文艺学基本观念及其理论体系。

二是关于江泽民文艺思想中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陈献珩认为“江泽民全部的文艺思想、理论体系自觉地围绕着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是人民的文学艺术这一主轴运转。”[8]。罗景旗、钟启顺认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身,就是亿万群众演出的艰苦创业,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生活如大浪淘沙,在涌动的前行中总会有污浊和逆流。文艺要讴歌英雄的时代,反映波澜壮阔的现实,深刻生动地表现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9]还有的学者尝试从哲学的角度去认识江泽民文艺思想中的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三是关于江泽民文艺思想中的文艺价值评判,邹明山认为:“江泽民同志把文艺看作是传递民族精神的火炬,吹动人民精神蓬勃发展的号角。肯定了江泽民同志把文艺看作是承载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利于人民精神的重要工具。”[10] 郭泉认为:“江泽民文艺思想核心在于提出了文艺作品的标准问题,亦即“注重社会效果”。[11]还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文艺要起到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的作用,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三、胡锦涛文艺观中的人民性研究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回答了科学发展的目的、依靠对象、发展的成果属于谁等一系列重大的基本问题。离开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科学发展观就失去了根据,没有了灵魂和目标。在文艺方面,也是如此。

学界对胡锦涛文艺观中的人民性研究,主要认为胡锦涛的文艺观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以人民为本的文艺思想,孙洪斌认为:“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把‘人民’的理解置放于‘人’的观念之下,使‘人民’的概念具有更为宽泛的理解”。[12]马建辉认为:“坚持以人为本,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文艺生产中,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的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地位, 不断推动人民文艺在新时代呈现出新的风貌和气象。”[13]施建石认为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马克思主义活用在中国大地上,把“文艺发展和繁荣的最深刻根源,归因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14]还有的学者认为:“胡锦涛关于文艺创新问题的论述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文艺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在文艺价值的评判上,鲁庆中认为:“胡锦涛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道德的主体,本身即具有担当文艺批评标准的重大责任。这既是对中国传统的继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15]其他一些学者认为胡锦涛坚持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检验的标准。

四、研究展望

放眼世界,拓展文艺人民性内涵。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艺人民性的论述,了解诸多学者对文艺人民性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人民性贯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始终,闪耀着不灭真理的霞光,人民性的内涵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局部战争不断,疫情传染跌宕不断,世界文化市场深受资本逐利性的影响,呈现低俗、暴力、血腥等不良景象,而人们的思想也深受其影响。因此,当今时代,加强用世界眼光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人民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者对“人民”是有一种世界性眼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指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6]1941年5月,日本工农学校正式开学,毛泽东题词:“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是一致的,只有一个敌人,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与中国的民族败类!”[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都有内心的冲突和忧伤。”[18]可见,“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眼中,是包容了世界人民的。因此,从世界视角研究文艺思想的人民性,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有利于在世界文艺理论上树立中国文艺理论话语权威;有利于为世界文化市场带来一股“中国清流”。

                     

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石天鹏、代玉芳

指导老师:罗静

参考文献:

[1]梁瑶. 充分理解邓小平文艺人民性思想的四个维度——学习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精神[J]. 新乡学院学报, 2020, 37 (02): 1-4+12.

[2][5]王新荣,马淑清.简谈邓小平文艺思想的人民性[J].延边党校学报,2001(03):10-12.

[3]肖佩华.论邓小平文艺思想的本质和特征[J]. 江西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4):3.5.

[4][6]叶立群.论邓小平文艺思想的“人民性”特征[J].辽宁 行政学院学报,2000(4):27

[7]王修智.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新发展——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三个代表”[J].发展论坛,2002(05):3-6.

[8]陈献珩.以人民为本位的文艺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文艺思想的一个共同特征[J].理论前沿,2002(20):22-24.

[9]罗景旗,钟启顺.试论江泽民的文艺思想[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1):54-56.

[10]邹明山.学习《讲话》.与时俱进[J].戏剧之家,2002(03):26-28.

[11]郭泉.江泽民同志“多出注重社会效果的精品”的文艺思想浅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1(03):12-15.

[12]孙洪斌主编,中国文艺发展大战略,长春出版社,2011.12,第200页.

[13]马建辉.密切文艺与人民的联系——学习胡锦涛同志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J].高校理论战线,2006(12):21-24.

[14]施建石.文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文学艺术的论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6-9.

[15]鲁庆中.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的胡锦涛文艺思想[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03):41-44.[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4-435.

[17]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编,100个档案故事讲述党的历史,党建读物出版社,2021.08,第143页

[18]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5(02)

作者: 核发:0 点击数: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