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简介
王友云,男,1975年2月出生,汉族,湖南省溆浦县人,博士,教授。
二、主要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
三、教育背景
2013.9—2016.7 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2006.9—2009.7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1996.9—1999.7 湖南师范大学毕业;
四、现聘岗位及主要教学工作
现任铜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目前主要承担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学、政策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五、学术成果
(一)著作
陈琳 王友云,《大学生公共礼仪实用教程(十二五精品规划教材)》[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
(二)论文
[1]朱宇华,王友云.延安整风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价值[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4).
[2]王友云.建设和谐社会与政府管理目标模式选择[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5).
[3]王友云.我国房地产政策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3).
[4]王友云.职位规范,公务员管理的基石[J].人力资源,2007,(12).
[5]王友云.读“大学之大”[N].贵州大学报,2007-04-23.
[6]王友云.领导干部应树立积极“作为”和“有为”执政理念.怀化新闻网,2007-12-26.
[7]王友云,郑元宁.非正式制度约束同我国宪政建设的冲突与和谐[J].贵州社会科学,2008,(3).(《新华文摘》收录标题)
[8]王友云.建立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N]. 中国改革报,2008-06-03.
[9]王友云.减少决策失误:决策理念与研究范式均应转型[N].中国改革报,2008-09-03.
[10]王友云.生态文明,人类至美[N].中国环境报,2008-01-31.
[11]王友云.礼赞生命的色彩[N].中国环境报,2008-07-17.
[12]王友云,朱宇华.贵州农村建设环保对策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13]朱宇华,王友云.现代大学教育与大学生现代化教育关系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10,(6).
[14]王友云,郑元宁.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人文动力和人文阻力因素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0,(4).
[15]王友云,郑元宁.贵州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贵州大学学报,2011,(2).
[16]王友云,杨胜江.“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区域协作中地方政府协调的障碍与破解[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3).
[17]王友云.铜仁地区城市经济圈建设地方政府行为选择探讨[J].铜仁学院学报,2012,(2).
[18]王友云.省际行政区边缘经济协作中的政府协调[J].开放导报,2012,(2).
[19]王友云.基于社会治理视角的公民社会、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关系探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2).
[20]王友云.我国行政决策程序法制化的主要障碍与对策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2).
[21]王友云.从边缘走向中心: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铜仁战略定位[J].铜仁学院学报,2013,(2).
[22]王友云.网络治理视角下我国乌江流域综合管理探讨—以中国乌江流域治理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
[23]王友云.辛亥百年与中国国家政治建设[J].琼州学院学报,2013,(6).
[24]王友云.我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分析与路径探讨[J].当代继续教育,2014,(1).
[25]王友云.集中连片民族特困地区产业链延伸分析——基于石阡茶产业考察[J].铜仁学院学报,2014,(5).
[26]王友云.我国重树规则正义的动力与阻力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14,(22).
[27]王友云,郭征帆.高校秘书学本科专业管理学课程开发探析[J].秘书之友,2014,(5).
[28]王友云,金子求.省际交界地带发展滞后的因由及路径探讨[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4).
[29]王友云,唐清荣.应用型秘书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J].当代继续教育,2014,(6).
[30]王友云,朱宇华.高等教育政府规制因由分析:基于高教产品特性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5,(1).
[31]王友云,陈琳.省际边界中心城市建设:定位与路径[J].开放导报,2015,(1).
[32]王友云.提高秘书学专业学生管理能力探析[J].铜仁学院学报,2015,(2).
[33]王友云,陈琳.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网络政治实践考察[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5,(3).
[34]王友云.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中行政哲学的发展[J].领导科学,2015,(26).
[35]王友云.防止公权滥用的现实选择:以权利制约权力[J].铜仁学院学报,2016,(1).
[36]王友云.区域合作背景下政府间协议的一个分析框架:集体行动中的博弈[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3).
[37]王友云.基于知识与权力关系视角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探究[J].探索,2016,(2).
[38]王友云,朱宇华.公共行政的价值变迁及未来追求[J].领导科学,2016,(11).
[39]金子求,王友云.新中国第一次普选运动中对青年的发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5).
[40]陈秀珍,王友云. 基于地缘理论视角的省际边界经济圈构建——以武陵山区为例[J]. 统计与管理,2017,(2).
[41]张婷,王友云.水污染治理政策工具的优化选择[J].开放导报,2017,(3).
[42]张婷,王友云.跨域治理方式的协议治理在“一带一路”中的应用[J].领导科学,2017,(32).
[43]王友云,杨力.大数据决策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探讨[J].铜仁学院学报,2018,(5).
[44]王友云,邱雪超.重大问题科学决策科技咨询运行机理探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02).
[45]向芳青,王友云.论秘书学专业管理学课程的设置[J].安顺学院学报,2018,(1).
(三)课题
1、主持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区域公共事务的合约设计及治理研究”(批准号:17YJA630103)
2、主持2017年度贵州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贵州省重大决策科技咨询制度建设研究”(黔科合基础[2017]1520-4)
3、主持2018年度铜仁市社科联课题“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社会稳定风险防控的铜仁路径研究”(合同编号:TRWSK201808)
4、主持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省际边界地带公共事务府际契约治理研究(2015-2016)(已结项)
5、主持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武陵山片区共同开发合约制治理模式研究
6、主持铜仁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跨界公共事务府际契约治理研究
7、主持铜仁学院科研基金人文社科类项目:经济协作区地方政府协调障碍与破解研究(2010-2012)(已结项)
8、主持铜仁学院科研基金人文社科类项目:乌江流域综合治理的网络治理模式研究(2011-2013)(已结项)
9、主持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自筹项目:连片特困地区集中扶贫政府间协同研究 --以武陵山片区为例(2012-2014)(已结项)
10、主持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2012-2014)(已结项)
11、主持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贵州省农民政治信任实证研究——以铜仁市为分析样本(2013-2015)(已结项)
12、主持铜仁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秘书学本科专业管理学课程资源开发问题研究(2013-2015)(已结项)
13、主持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项目:区域公共治理与合作背景下政府间协议实施研究——以2005-2015年间贵州省参与的省际协议为分析样本(2015-2016)(已结项)
(四)获奖情况
1、论文《基于知识与权力关系视角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探究》2017年获铜仁市第三次(总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论文《契约治理:流域公共问题的一种可能解决方式 ——以渝湘黔界河清水江治污为例》获2018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