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毕业生在未来五年预期达成以下目标:
1.践行高尚师德,认同教书育人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深厚的民族教育情怀,认同中学地理教师在促进中学生自主发展中的特殊价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以“四有”好老师作为职业追求。
2.熟练开展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扎实的地理学科知识和理论方法。能依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选用适当的教育教学手段,开展地理研学与设计、实施和评价工作。能根据贵州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指导中学生开展地理教育实践活动。能运用地理学思想方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从人地协调发展的视角对区域发展问题开展综合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能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中学地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3.开展班级管理和地理综合育人工作。能运用中学德育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开展班 级管理工作。能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特点和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组织地开展德育活动和有益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能将国情省情教育、环保教育、地理信息安全教育融入地理教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能营造合适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4.自我学习和反思提升。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专业发展意识,多渠道了解国内外中学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能够正确分析自身发展水平,制定清晰的专业发展规划。能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和改进,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教学 研究水平。具有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能开展中学地理教研交流合作。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和教师职业修养。掌握地理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中学地理教学。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管理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践行师德
1.1[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依法执教内涵,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立德树人和依法执教要求营造践行师德的环境和创设师德养成的路径。
1.1.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将师德认识内化为师德认同、转化为师德行为,立志成 为“四有”好老师,并能够对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师德失范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做出正确决策。
1.2[教育情怀]认同中学地理教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扎根基层从事中学教育的从教意愿。具有端正的工作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深厚的地理教育情怀,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 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1.2.1认同中学地理教师工作的职业价值和社会意义,能够扎根基层从事中学地理教育,具有端正的工作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深厚的地理教育情怀,具备空间定位、区域比较、演绎归纳等科学素养和全球意识、国家意识、环境伦理等人文精神。
1.2.2关心学生成才成长,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学会教学
2.1[学科素养]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地理学科发展前沿,理解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掌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并习得初步的地理实践活动设计和地理信息加工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并能引导学生从人地协调发展的视角对区域发展问题开展综合分析并做出正确决策。
2.1.1掌握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基本理论,了解地理学与数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熟悉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等自然地理类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并习得初步的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活动设计能力,可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类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习得初步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2.1.2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并能引导学生从人地协调发展的视角对区域发展问题开展综合分析并做出正确决策。
2.2[教学能力]能够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地理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地理学科教学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地理研学与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独立开展教学的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2.2.1掌握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了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地理学科认知特点,基于中学地理学科课程标准,结合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对中学地理课程与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设计教学目标和制定教学计划。
2.2.2能够基于多元评价理念,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独立开展教学,并能针对教学难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和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成果。
3.学会育人
3.1[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3.1.1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
3.1.2 在教育实习中承担班主任工作,能够在指导教师帮助下,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班级建设、班级活动、学生指导、素质评价、家校沟通等工作,并能够对所开展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3.2[综合育人]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能运用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创设合适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3.2.1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3.2.2在教育实习中能运用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创设合适的教育教学环境,将国情省情教育、环保教育、地理信息安全教育融入地理教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发展
4.1[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4.1.1 能将个人学习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初步具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4.1.2 能根据教育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特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正确的规划,学会在实践中反思,初步学会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和解决在地理教学和综合育人工作中的问题。
4.2[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4.2.1 具备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条理清晰地就地理教学等问题与同行及学生家长等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4.2.2 能够在班级、学科组、年级组内参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主动参与地理教研和综合育人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三、核心课程
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区域分析方法、自然资源学原理、旅游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环境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
四、核心能力
具备扎实的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和教师教育专业知识、熟练的地理实践力和教育教学技能、良好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掌握地理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管理能力,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终身发展意识和初步的地理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中学地理教学,胜任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研究、管理等各项工作。
五、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学分要求:通识教育平台及专业教育平台最低修满153分,自主学习平台和项目课程平台最低修满12分。
授予学位:地理科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