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科建设
 
硕士点介绍
农业硕士点(农村发展领域)介绍
日期:2025-07-02 14:58:14  发布人:  浏览量:

 

一、基本概况

1.硕士点介绍

农业硕士是培养与农业技术应用推广、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面向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围绕“立足黔东、服务贵州、辐射武陵”培养定位,主要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培养掌握管理学、社会学和发展规划等学科的农村发展理论和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工具和方法,服务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的实践型和专业型高层次农村发展专门人才。

农村发展领域主要依托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该专业设立于2009年,农是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也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贵州省“卓越经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及贵州省一流师资团队(培育)项目建设专业,所属的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入选省级重点学科,拥有“铜仁学院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建设研究”贵州省哲社创新团队、贵州省山地国土空间智能监测与政策仿真工程研究中心、黔东农业(村)发展与生态治理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

2.研究方向

农业农村发展:运用农业农村发展理论与方法,对区域内的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农产品贸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问题展开研究。

农村发展规划:运用农村发展规划理论与方法,对区域内的乡村发展、农村土地利用、乡村旅游发展、生态修复等进行规划研究,破解区域农村发展规划难题,服务地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公共管理:运用农村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对区域内的农村社会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共同富裕为主要研究内容,注重研究的地域性、前沿性、实践性及科学性。

3.招生专业领域

招生专业为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

二、办学理念及特色

1.办学理念及定位

农业硕士秉承“铜仁需求•国家标准”“依托梵净•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黔东、服务贵州、辐射武陵”的培养定位,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扎根山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农业企业管理运营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政府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组织管理、项目评估、技术应用与推广、职业教育等工作的实践型和专业型高层次农村发展专门人才。

2.办学特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推进“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落地生根,以学生为中心,依托农林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铜仁学院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建设研究”贵州省哲社创新团队、贵州省山地国土空间智能监测与政策仿真工程研究中心、黔东农业(村)发展与生态治理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建设)、农村区域发展省级一流专业,创新打造“党建+专业”特色品牌,聚焦农村发展规划、农业农村发展、农村公共管理方向,围绕山地生态优势农林资源产业化及乡村治理等开展特色研究。

三、师资及导师队伍

1.师资情况

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现已初步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以青年教师为主的高职称、高学历师资队伍,现有专任师资21人,有三级教授2人,四级教授12人,副教授7人;有博士14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3人,学士1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1名,贵州高层次千层次创新型人才5人,入选贵州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1人,铜仁市科技专家服务团专家顾问2人,双师型教师17人。

2.导师队伍

农业硕士点(农村发展领域)导师队伍基本情况一览表

专业技术职务

人数

合计

35岁

及以下

36至

40岁

41至45岁

46至50岁

51至

55岁

56至

60岁

61岁及以上

博士学位教师

硕士学位教师

行业经历教师

正高级

14

1

2

2

6

0

3

0

10

3

8

副高级

7

1

3

1

1

1

0

0

4

3

7

总计

21

2

5

3

7

1

3

0

14

6

17

3.学科方向带头人介绍

学科方向带头人田文勇,男,农业经济管理博士,教授,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会员、贵州省农业经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农业农村发展、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主要承担课程:《农村组织管理》《农业经济学》。近五年主持各类纵向研究课题1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

四、科研及社会服务

1.科研成果(包括论文、著作、项目、专利、获奖情况等)

近三年,领域团队教师共获得各类各级科研项目立项17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36项,横向科研项目40项,获得科研项目总经费1200余万元;领域团队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98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3篇,出版专著教材18部,发明专利授权5项,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8项。

2.社会服务(项目、入账金额、获奖情况等)

近年来,依托本学科认真贯彻学校党委“引社会服务之水,灌人才培养之田”的工作部署,以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为宗旨,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重点项目为纽带,主动适应以铜仁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社会对学校的迫切需求与期望,全方位提升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文化引领等方面的服务功能,本学科社会服务工作迈也了新的步伐。

一是构建社会服务平台。与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成立了铜仁发展研究院、与铜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成立了铜仁市标准化研究院,成立了铜仁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等实体科研机构,积极开展产业规划、乡村振兴与标准研究制定等领域的社会服务研究。

二是积极开展项目研究。近年来,依托本学科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项目研究,如开展松桃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服务、松桃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清资核产服务、铜仁市国家农业园区验收服务项目。

三是发挥智库服务作用。近年来,与铜仁市委、市政府合作,连续组织多名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并具有扎实相关领域专业知识、较强研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同时熟悉铜仁市经济开展博士教授下基层。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参与制订区域发展规划,培养和锻炼干部队伍,发挥了重要智库作用。

五、培养条件(包括实验平台、基地、校外实习、国际合作等方面)

建有“铜仁学院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建设研究”贵州省哲社创新团队、贵州省山地国土空间智能监测与政策仿真工程研究中心、黔东农业(村)发展与生态治理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建设)3个省级科研平台、规划与GIS实验室、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圆通工作院等教学科研平台,实验室面积2202.28m2,仪器设备总价值约1775万元。建有铜仁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生案例室、学习交流室和30余个教学实践基地。订购了《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等专业性学术期刊;拥有《农业经济学》《农业发展概论》《农业政策学》《农村社会学》《计量经济学》《农村金融学》等图书等共计3万余册。

点击数:收藏本页

地址: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川硐教育园区启航路238号

电话:0856-5255267 E-Mail:325257264@QQ.COM

Copyright@http://www.gztrc.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2002417号 Powered by Ebo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