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首页 >> 专题建设 >> 社会实践 >> 正文
专题建设
 
热点推荐
社会实践
三下乡|铜仁学院学生社团管理部开展“百团宣讲·千人行动·万人普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日期:2023-07-18  发布人:  浏览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助力乡村振兴,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0日至12日,在共青团铜仁学院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铜仁学院学生社团管理部236名学子靠前谋划、精心组织开展“百团宣讲,千人行动,万人普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总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及学校的号召,深入到中南门古城、川硐街道麒龙国际小区、木秀坪安置区、怡鑫菀小区、格落坡安置区以及铜仁市恒康养老院,充分发挥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优势与特长,围绕金融知识、平安普法、禁毒防艾宣讲、党的理论创新宣讲、春晖行动以及民族团结宣讲的主题,深入乡村、走进群众,实地调研听民声并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百团宣讲,千人行动,万人普法”实践总队分成两个大队,分别负责在川硐镇以及中南门古城开展全民普法活动。活动伊始,在中南门古城铜仁学宫由带队老师田自立和学宫负责人孙德芳召开了会议。会上孙德芳介绍了学宫发展由来;田自立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的乡村振兴精神,研究部署“三下乡”实践的下阶段工作,会议指出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理清工作思路,标定了工作重点,提出调研与普法活动的新方向和新需求。同时强调了需要注意的一些安全问题和所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会议结束后,各队负责人召集各自带领的小团队整装出发。在实践期间,“百团宣讲,千人行动,万人普法”实践队采用小组的形式,通过宣讲、发放知识手册、填写调查问卷等方法向当地居民、商户和游客普及法律金融、防电信诈骗等法律知识。

活动现场,实践队员通过悬挂横幅、设置宣传台、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重点宣传了防电信诈骗知识、防溺水、防金融诈骗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问卷调查和宣传资料的方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让他们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夏日阳光炙热,实践队员们顶着高温,在川硐镇及中南门古城热情地向群众宣传讲解法律知识。内容多样的宣传册吸引着众多群众前来询问,团队成员在一旁耐心讲解,帮助大家了解知识,并与村民零距离沟通,了解他们的法律诉求。“外出打工老板欠钱不给怎么办?”“打工时受伤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离婚需要返还彩礼吗?”“遇到网络诈骗怎么办?”“如何申请法律援助?”,团队成员们详细地为现场群众答疑解惑,同时通过分析相关案例的方式进行普法讲解。整个普法过程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针对各个不同层次的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共计600多份。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规定进行详细解释,增强了群众对法律的知晓度、认同度。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前往路边向摊贩、镇上居民、附近超市、中小学学生等群体发放自制宣传册,并向他们宣传法律知识,提升广大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助力法治乡村建设。在宣传法律的同时,也对古城的居民以及外来参观的游客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了他们对电信诈骗的认识情况,为他们发放有关防范电信诈骗注意事项的宣传单,并且为他们讲解了犯罪分子电信诈骗手段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相关措施以及全民反诈理念的宣传。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基层人民群众对普法工作的参与率和知晓率,增强了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在群众心中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通过正确的途径解决问题。也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了人人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使其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增强遵纪守法观念,还加强了法治建设,促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尊重司法机关,并积极参与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来。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入户式宣讲将宣讲的效果真正落到实处,在实现“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实际意义的同时,又引导同学们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以青春之力服务乡村振兴,同时秉持普法宣传促进乡村的初心,脚踏实地进行调研、普法活动。通过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建设法治社会和法治中国的信念更加坚定、传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态度更加积极,同时展示了团队成员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来源:铜仁学院学生社团管理部 编辑:罗克涛 一审:肖翔 二审:张朝飞 三审:田自立)

(赴碧江区中南门古城的普法宣讲团队合照)

(赴碧江区川硐街道的普法宣讲团队合照)

(带队老师田自立和学宫负责人与同学们开会)

(团队成员进商户宣传普法)

(摆摊设点发放宣传资料)

(给群众宣传普法)

(走访调查)

(普法宣传)

(发放调查问卷)

(集体合照)

点击数: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