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领青年学生学思践悟二十大,砥砺奋进建新功,让同学们在基层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7月14日,人文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开展了“重温革命历史”革命旧址探访及“同聚共叙乡情”坝坝会系列活动。
探寻红色记忆,重温革命历史
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梦阳、侯敏、刘全莉、张潇叶的带领下,去到了木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红三军政治部旧址、木黄会师纪念碑,进行了参观学习,在探寻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将爱国情怀厚植心中。
木黄会师是红军长征中的第一次胜利会师。在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内,伴随着讲解员的生动解说,实践队对红二、红六军团在木黄会师的经过和基本情况及会师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又名“水府宫”。1934 年 10 月 24 日,贺龙、关向应、夏曦领导的红三军与任弼时、萧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在印江县木黄镇胜利会师,党中央特致电祝贺,并决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两军在水府宫召开了紧急会议,分析了敌我态势、两军处境和中央红军面临的困难后,确定了两军团统一行动、统一指挥,挺进湘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
木黄会师,是中国红军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来自不同战略区域的两支红军组成了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为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是两军团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转折点和里程碑。
随后实践队去到了红三军政治部旧址。跨进历史的门槛,旧址前的广场宽敞开阔,广场中间醒目的党徽熠熠生辉。讲解员为实践队细致讲解了每一处红色印记,使大家在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实物中找寻红色记忆,感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革命精神。
参观完毕后,实践队一起前往将军山,会聚木黄会师纪念碑前。会师纪念碑位于木黄镇将军山腰,坐东北向西南,系砖石结构大理石帖面,通高14.26米,占地面积770平方米,碑为军旗形,座基正面镶嵌“序言”,周围护以栏杆,前及左右两面是整齐宽大的台阶,碑身正面阴刻王震同志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十九字及落款。实践团队成员在碑前庄严肃立,为烈士进献花篮,表达自己崇高的敬意与哀思。
同聚共叙乡情 共唱我的祖国
傍晚时分,实践团队在木黄镇会师广场开展了精彩纷呈的“坝坝会”。队员们通过红歌联唱、舞蹈表演、集体朗诵、红色知识问答等环节,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学生的风采,拉近了与当地老百姓之间的距离。
与当地老百姓同声共唱的一曲《我的祖国》,将坝坝会的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满怀深情的演唱让在场的所有人深受感染,在歌声中共同感受革命年代所积淀的精神和力量,唱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的满满正能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学生们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悟会师精神,展青春激情,扬奋斗之志,筑强国之梦。他们誓将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以青春之名义,做向下扎根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人文学院 文/吕霞 贾熠暄 图/蒋振炜 赵璇 朱冰冰 编辑:罗克涛 一审:肖翔 二审:张朝飞 三审:田自立)

(实践团队在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前合影)

(实践团队成员认真聆听讲解员解说)

(实践团队成员在馆内参观)

(实践团队成员在馆内参观)

(实践团队成员在馆内参观)

(实践团队在红三军政治部旧址前合影)

(实践团队成员前往木黄会师纪念碑)

(实践团队成员在碑前默哀)

(实践团队成员在木黄会师纪念碑前合影)


(实践团队与当地老百姓在坝坝会上的合影)

(坝坝会现场照片)

(实践团队与当地老百姓在坝坝会上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