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7月7日中午,我校在梵净山人文生态馆举行2023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杨建出席仪式并讲话,校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刘德平,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教务处、科研处、财务处、保卫处、后勤处、资助中心等部门领导,以及各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学生科科长、团总支书记、指导老师,大学生志愿者等师生代表参加了仪式。校团委副书记田自立主持仪式。
仪式上,杨建指出,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团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是践行“明德·致用”校训和“扎根山区·服务地方”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为即将启动的主题教育打开良好局面的务实举措。他对暑期“三下乡”工作提了三点要求和希望:一是精心部署策划,点亮理想之灯。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精心策划、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扎根中国大地调研,积极了解民情,不断增强服务祖国人民的自觉性。二是发扬吃苦精神,笃立鸿鹄之志。要自觉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自找苦吃”的号召,才能成长成才,成就一番事业。三是塑造服务品牌,激扬青春梦想。围绕项目课程、专业特色打造“一院一品”实践品牌,重视“两个课堂”的互动互融,形成“两个课堂”的育人合力,提升“两个课堂”的育人成效;做好社会实践过程和成果的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工作,扩大实践活动的影响面,提高学校的声誉,做好典型选树和经验总结。最后他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全面做好过程监督和管理,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仪式上,刘德平宣读了《铜仁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方案》。他说,我校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仍实行项目化管理,以开展理论普及宣讲团、“多彩贵州”专项活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专项行动计划、“红领巾先锋工程关爱少年儿童”专项行动计划、普法宣讲、禁毒防艾宣讲等为主要内容,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组建了116支队伍奔赴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代表、文学与传媒学院团总支负责人杨梦阳发言说,暑期“三下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当代青年大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的大思政课堂,是青年大学生传播现代文明、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深受青年学生喜欢的“第二课堂”。青年学生要积极投身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用实际行动展现青春担当、贡献青春力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奋力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中奏响青春最强音。
志愿者代表田茂茂同学表示,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践行“明德·致用”的校训,发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把这次“三下乡”实践锻炼作为丰富阅历、积累经验的加油站;作为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舞台;作为成长发展、实现理想的新起点。
仪式上,出席仪式的领导分别为1支国家级理论宣讲团队代表、10支国家级专项实践团队代表、10支省级专项实践队代表、10支校级专项实践队代表进行授旗。
为扎实有效开展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校根据团中央及团省委的统一部署,以“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组织和引领全校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 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的青春力量。
(来源:校团委青媒工作室 文/马思蜜 编辑:罗克涛 一审:肖翔 二审:张朝飞 三审:田自立)


(出征仪式现场)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杨建讲话)

(校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刘德平宣读工作方案)

(校团委副书记田自立主持仪式)

(教师代表、文学与传媒学院团总支负责人杨梦阳发言)

(志愿者代表田茂茂同学发言)

(为实践队授旗)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