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首页 >> 本科人才培养 >> 正文
本科人才培养
 
通知公告
本科人才培养
大健康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日期:2024-06-21  发布人:  浏览量:

一、专业简介

铜仁学院护理学专业2015年通过教育部批准,2016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当年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铜仁市人民医院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教学关系,2021年与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建立合作教学关系等平台,专业在共建共享中主动服务地方健康产业和医疗事业发展。在历经6年的本科办学和发展过程中,本专业形成了健康关怀·护佑生命”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博士2人, 12人,硕博比93.33%教授2人,副教授4人,高级职称比40%。

年来,学生获省“挑战杯”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二等奖1项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部级铜奖1项,初次就业率平均值达80%以上,学生综合能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2020年首届学生毕业以来,80%的护生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其中有84%的毕业生在公立医院就业,用人单位评价良好,满意度高。


专业代码:101101

所属学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及贵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卫生保健事业需要,立足铜仁,服务贵州,培养具有良好的精神、关爱生命、忠于人民、勇于担当和吃苦耐劳的人格品格,系统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临床护理、康复保健护理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管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能主动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要,能运用健康关怀·护佑生命的发展理念在各类医疗卫生、康复保健健康养老等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毕业生经过五年左右实际工作锻炼,预期达成以下标:

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忠于党和国家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具有深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良好的救护意识,发展成为爱岗敬业、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健康卫士。

目标2.有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主动适应和服务地方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意识能力运用健康关怀·护佑生命的发展理念和专业知识对护理对象提供综合性临床护理康复保健护理、急救教育等现代卫生保健服务。

目标3.有良好的科学精神,遵从护理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严谨求实的护理职业态度,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专业践技和一定的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研究及护理创新能力

目标4.有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意识,遵从护理工作的客观规律,有良好的心理调控、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和自我反思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学科交流与发展能力能通过继续教育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在毕业时应达以下毕业要求:

1.素质要求

1.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对其发展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

1.2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权利,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

1.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1.4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遵从医疗护理相关法规,自觉将专业行为纳法律和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

1.5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反思精神。

1.6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

1.7初步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具有利用切可利用资源,以最低的医疗成本获取护理对象最佳健康水平的意识。

2.知识要求

2.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2.2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3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用药知识及护理知识。

2.4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

2.5熟悉影响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其评估和干预方法。

2.6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2.7熟悉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知识及护理的基本方法。

2.8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3.能力要

3.1掌握急性、慢性和急危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及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3.2掌握基础护理技术,具有配合实施常用诊疗技术的能力,具有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和用药反应护理能力。

3.3 具有从事社区护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环境中为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与其文化相一致的健康保健服务。

3.4具有初步运用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的能力,以保证安全有效的专业实践,具有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健康保健需求。

3.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从事临床教学的能力,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获取和利用护理学专业信息,研究护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3.6在护理专业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管理能力及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专业详细资料请下载附件!

核发:0 点击数: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