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101101
专业名称:护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目标如下:
目标1:毕业生应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目标2:毕业生应具有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
目标3:毕业生应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
目标4:毕业生应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人格品质健全、专业知识坚实、技术技能较强,具有国际视野及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在未来五年预期达成以下目标:
目标1. 学生应当发展成为具备爱岗敬业、人道主义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目标2. 学生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综合性临床护理及为护理对象提供现代卫生保健服务。
目标3. 学生应当具备现代化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研究的能力。
目标4.学生应当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自我学习,深化继续教育,具有科学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素质要求
1.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对其发展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
1.2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权利,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
1.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1.4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遵从医疗护理相关法规,自觉将专业行为纳入法律和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
1.5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反思精神。
1.6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
1.7初步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具有利用-切可利用资源,以最低的医疗成本获取护理对象最佳健康水平的意识。
2.知识要求
2.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2.2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3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的用药知识及护理知识。
2.4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
2.5熟悉影响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其评估和干预方法。
2.6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2.7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2.8了解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知识及护理的基本方法。
3.能力要求
3.1具有在护理专业实践中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3.2掌握急性、慢性和急危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及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3.3掌握基础护理技术,具有配合实施常用诊疗技术的能力,具有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和用药反应的护理能力。
3.4 具有从事社区护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环境中为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与其文化相一致的健康保健服务。
3.5具有初步运用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的能力,以保证安全有效的专业实践,具有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健康保健需求。
3.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从事临床教学的能力,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获取和利用护理学专业信息,研究护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护理学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图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目标 1 | 目标 2 | 目标 3 | 目标 4 |
素质要求 | 1.1 | H | M | L | M |
1.2 | H | M | M | M |
1.3 | M | M | L | H |
1.4 | M | M | L | H |
1.5 | M | M | H | M |
1.6 | M | H | M | M |
1.7 | M | H | L | M |
知识要求 | 2.1 | L | H | L | M |
2.2 | L | H | M | M |
2.3 | L | H | L | M |
2.4 | M | H | L | M |
2.5 | L | M | L | H |
2.6 | M | H | L | H |
2.7 | L | M | H | M |
2.8 | L | H | L | L |
能力要求 | 3.1 | L | M | M | L |
3.2 | L | H | H | M |
3.3 | L | H | H | M |
3.4 | M | H | M | M |
3.5 | L | H | H | H |
| 3.6 | L | M | H | H |
注:H表示强支撑,M表示中支撑,L表示弱支撑
三、专业核心能力
(一)专业核心能力和能力要素
护理学专业定位的岗位群为:一是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二是各类保健机构。
根据岗位群对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确定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为:临床护理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法律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科研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进一步梳理、细化分解成相应的能力要素,二者的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护理学专业核心能力和能力要素对应关系表
专业核心能力 | 核心能力要素 |
临床护理能力 | 整体护理能力、基础护理技术、急救护理技术、基本专科护理技术和具有配合实施常用诊疗技术的能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能力,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老年、康复及社区护理的基本能力 |
教育能力 | 临床教学、健康教育及护理教学的能力 |
管理能力/法律实践能力 | 护理管理能力、卫生政策与法规熟知程度 |
批判性思维/科研能力 | 批判性思维、信息获取、利用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 |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 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沟通技能 |
(二)专业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
护理学专业核心能力和课程设置对应关系表
专业核心能力 | 课程设置 |
临床护理能力 | 基础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社区护理学 |
教育能力 | 护理教育学 |
管理能力/法律实践能力 | 护理管理学、卫生政策与法规 |
批判性思维/科研能力 | 护理研究、医学统计学 |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 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护理心理学 |
四、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2年,实现弹性学制,可在2-3年内完成学业。
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58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
(二)核心课程
基础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研究。
六、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要求修读课程总学时为910,总学分为58,其中:必修课总学分为24,占比41.38%,选修课总学分为10,占比17.24%;理论课总学分为22,占比37.93%,实践课总学分为36,占比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