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晚,田秋写作学院副院长孙向阳教授,在依仁楼A302教室,为全校选修《公文写作实用技巧》的50名同学上了新学期第一课《写作是一种最好的自我投资》,开启了我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征程。
为了推动我校通识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学校应用转型发展步伐,学校于去年9月专门成立了田秋写作学院,并出台《铜仁学院大学生写作与沟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试行)》。此举的目的就是拟将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确定为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进行倾力打造,逐步实现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融通,彰显学校的“山”字型人才培养特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应用写作能力。
鉴于此,在正式授课之前,孙教授结合国内外大学在此方面的改革举措和我校的实际,向同学们介绍了我校成立田秋写作学院、如何推动大学生写作与沟通能力提升的相关情况,详细介绍了我校“大学语文”改革的前景以及学生选修“写作与沟通”系列课程的学分认定、写作与沟通能力水平测试如何实施等多方面的设想。同时,孙教授还向同学们具体解读了由田秋写作学院公文写作中心集体拟定的《< 公文写作实用技巧>教学大纲》,传达出了全新的课程设置理念和教学理念。孙教授指出,《公文写作实用技巧》是一门开放的、多元的、实用的,并有着巨大伸缩空间的课程。学生选课形式灵活,老师授课方式富有弹性,注重实战训练。师生之间可以实现双向选择,授课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课程由在公文写作方面具有实战经验的教学团队授课,切实做到“一课多师”,充分利用和发挥校内外的优势教学资源,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课堂上,孙教授分别从“何为写作”“为何写作”“如何写作”三个方面开始了这门课程的“绪论”,并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阐述了“写作是一种最好的自我投资”这一观点。孙教授的博闻强识和饱满激情,极大地感染了听课的同学们。整个堂课呈现出师生互动、师生共鸣的良好氛围,课堂效果显著。这堂课不仅是新学期《公文写作实用技巧》的第一课,也开启了我校通识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征程。有了这样良好的开局,我们将顺势而上,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奋力谱写出我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新乐章。
(田秋写作学院 图文/唐竹英 审/孙向阳)

授课场景

授课现场

学生认真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