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社会服务之水,灌人才培养之田丨科学工作能力实训基地落户铜仁学院-铜仁学院-社会服务中心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引社会服务之水,灌人才培养之田丨科学工作能力实训基地落户铜仁学院
日期:2019-05-27 00:00:00  发布人:  浏览量:

近日,在第六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铜仁学院与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共建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实训基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结束后,铜仁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罗静、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白雯丽一同做客论坛嘉宾访谈间,畅聊双方在产教融合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重点介绍了此次双方签署的合作项目。

(铜仁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罗静)

罗静表示,铜仁学院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是贵州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学校将其纳入了办学思想中,做了顶层设计,落实也卓有成效。例如,铜仁学院引入了铜仁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落户校园,将其核心业务与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两个专业建设紧密结合;铜仁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在校园内成立了工作室,与城乡规划、园林、风景园林三个专业建设紧密结合等。

罗静此次参加论坛,做了题为《产教融合是应用型高校厚植劳动育人土壤的引擎——基于铜仁学院"引水灌田"模式的考察》的主题报告。她说:“我这次在论坛上分享了一个铜仁学院的模式,就是把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职能有机融合起来,将“肩并肩”的关系创新为“手挽手”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引社会服务之水,灌人才培养之田’。在实践过程中,学校成立了社会服务中心,各二级学院有社会部服务科,也建立了专门的制度与机制。‘引水灌田’本来是一项农事活动,但将它提炼为一种模式,能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初心”和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还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和路径阐释得十分生动。铜仁学院的实际推动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想通过分享这种模式、分享我们铜仁学院的故事,向与会专家和兄弟院校传递贵州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声音。”

据罗静介绍,此次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指导下,为落实“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与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了首个重大项目合作协议。

(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白雯丽)

当谈到“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项目情况时,白雯丽表示,该合作项目是以“科学工作能力实训示范基地”“铜仁学院圆通科学工作院”为载体,积极发挥圆通科技股份公司资源优势,根据铜仁学院基本的情况、实际需求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融入圆通及“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量身打造的。为铜仁学院产教融合提供高质量服务,合作建设、强化项目专业共建和课程置换的内容,提升项目课程水平和质量,联合开展岗位精英人才培养;同时,进一步将铜仁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向深入。

据悉,该项目通过工作岗位体验、科学工作能力训练、工作能力评价、工作标准研究和人才交流,探索破解高校文科学生实训难、积累工作经验难、提高工作水平难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科学工作意识和能力,快速传播科学工作标准,有效缩短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时间,加快培养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白雯丽表示,未来该项目将重点围绕三大方向进行具体规划和落实:一是着重面向未来从事文职岗位的学生,打造一个基于学生工作经验补充的体验、训练、评价三位一体的实训平台;二是基于师资能力提升,基于贵州特色、铜仁特色的工作标准,开展课题合作研究,最终提炼出工作标准,形成一系列成果向第三方院校推广应用;三是通过完成圆通科学工作院产教融合服务中心的建设,汇集校内各部门、各院系师生对社会需求;汇集社会、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对校内人才需求,提供和专业化、标准化、商业化服务平台。

                        (文章来源凤凰数字媒体教育)

 

点击数: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