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展 | 文学与传媒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三式”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铜仁学院微校园 2023-10-24 23:59 发表于贵州
文学与传媒学院作为铜仁学院最早设置的系科之一,专科教育始于1958年,本科教育始于2006年。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秘书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本科专业。文学与传媒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特色党建培根铸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发有为,奋力拼搏,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建设与发展的特色育人道路。2022年,文学与传媒学院获批贵州省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单位,被铜仁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并与铜仁市委宣传部共建新闻学院,共同探索马克思新闻理论在地化,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构建三支队伍,培养质量有保障
文学与传媒学院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特色发展为切入点,全力打造教授、博士和作家三支队伍。学院现有教师47人,教授9人,副教授24人,博士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中国作协协会会员4人。

近三年来,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项目2项,教育部课题3项,国家语委项目4项;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4项,省级教改项目4项,省教育规划课题2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5项,省社科联项目5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0篇,出版教材和专著近50部;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

他们中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执教30余年的三级教授;有奋战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全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有荣获全国、全省文学奖的中国作协会员、贵州省作协会员;有荣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专家学者;有主持省级金课的一线教师。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文学与传媒学院学子树立了爱岗敬业的良好形象,他们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染着文传学子。三支队伍的构建为推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搭建三个平台,提升能力助发展
文学与传媒学院始终秉持“以文化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充分发挥现有专业各自特色优势,为学生积极搭建学习平台、成长平台、成才平台,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全国高校“活力社团”晨光文学社和校园文学刊物《晨光》,为学生的文学创作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连续六届的铜仁学院晨光年度文学奖获奖者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获奖人数一直高居榜首。在现有的114名晨光文学社社员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有82名,占总人数的72%。有的学生参加了《山花》杂志社举办的“山花写作训练营”,有的学生成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近三年,学生在《诗刊》《中国校园文学》《梵净山》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达200余篇。文学与传媒学院的文学创作教育的成效得到铜仁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认可与批示。

秘书学专业以贵州省高校优秀社团——铜仁学院秘书协会为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有效发挥学生专业特长,让其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升技能。秘书协会积极参与院、校重要活动的筹备及服务工作,成为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通过筹备、召开铜仁学院秘书协会会员大会这个真实的、具体的工作任务,不仅要完成大量的写作任务,还能从中训练办理会务、处理事务和业务技能,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能从中得以训练和提升,产出真实的成果,实现了真学真练真做。学生通过秘书协会这一平台,检验理论知识,强化秘书职业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近三年,秘书学专业学生在专业学科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等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2项,团体二等奖2项,团体三等奖3项,个人一等奖20项,个人二等奖40项,个人三等奖70项。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以短视频、直播为主要形式的“课媒融合”平台,把课堂搬到新媒体上。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建团队,聚焦铜仁本土乡村特色,用镜头语言讲述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铜仁篇章。学生制作的视频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贵州省一等奖、二等奖。依托校地合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学生化身能言善荐的主播,为本地由女性企业家主导的企业所生产的农特产品、手工艺品进行直播带货。强化本领壮筋骨,勤学善思勇实践。近三年,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获立省级及以上项目8项,在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2项,以竞赛为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助推学科专业发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三、创建三项赛事,以赛促学强本领
以赛促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它是一个很好的外在反馈系统,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闭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会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学习,会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达到优秀的成绩。文学与传媒学院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积极为学生创建专业学科竞赛,使学生在赛中学习,在赛中强化专业本领,助力学生成长。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技能竞赛,每年秋学期举行,内容包括三书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片段教学比赛四个方面,参赛对象为本专业全体在校学生,其中三书比赛要求大一至大三的学生都必须参加。经过多年的实施,师范生技能竞赛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得以进一步加强,涌现出了鲁家权、刘哲宇、朱渺、罗黎黎、徐蓉等一些在国家级、省级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优秀学生。近年来,专业学生获得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国赛三等奖一项、优胜奖两项,省赛三等奖一项,专业毕业生中的大多数都已成为铜仁市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
秘书学专业的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是《铜仁学院学生学科竞赛目录》确定的校级比赛,由学校主办,教务处和文学与传媒学院承办。大赛设有秘书专项事务处理、秘书综合事务处理、汇报展示、秘书工作情景展示4个赛项。从2014年举办至今已举办了七届,赛事组织、竞赛模式已逐渐成熟,也成为校内坚持时间最久、举行届次最多、参与面最广的学生学科竞赛,在校内外都产生了广泛影响。秘书学专业的学生从筹备每一届赛事起,到比赛结束,全员参与,或起草方案、或参加比赛、或参与赛务,秘书办文、办会、办事的“三办”能力通过赛事贯穿始终,学生也从真实的实践中强化了秘书职业能力。近三年,学生荣获全国商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两项、团体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年终就业率达90%以上,有的毕业生已成长为所在单位行政办公的主要力量。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国际新媒体创意大赛是由铜仁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主办,文学与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承办,鼓励包括留学生在内的全校学生发挥创意才华,以短视频、摄影作品、H5、新闻报道策划、公众号推文制作等形式,记录在校学习、生活感悟,提升新媒体内容生产制作能力,挖掘创意构思,展现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大赛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吸引了全校400余人次的学生参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策划、组织,到实施、总结,全程参与其中。近年来,专业学生获得省级短视频比赛奖项11项,市级短视频比赛奖项12项,省级大学生电商直播大赛奖项1项。专业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已成长为校、院新媒体平台的中坚力量。

除了积极构筑上述“三三式”人才培养路径,文学与传媒学院还紧紧围绕专业特色和优势,还精心设计了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读书文化活动节,通过经典诗文朗诵、读书会、辩论赛、书法大赛、创意写作等系列活动,不断增强专业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能力,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之美,实现学生文化品质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六十多年的文脉相续,薪火相传。文学与传媒学院不断赓续传统,始终秉承“富其学、笃其德、广其艺、强其身”的院训,坚持“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办学理念,立足黔东,面向全省,服务地方,以汉语言文学为主干专业,以秘书学和网络与新媒体为特色专业,以中国语言文学为主干学科,以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新闻传播学为重点学科,以创意写作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特色发展方向,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文学与传媒学院建设成为全省乃至整个武陵山区有影响、有特色、有优势的文科院系。
供稿:文学与传媒学院
编辑:焦家敏
责编:杨青于
主编:张朝飞
审核:叶 丹
运营:新媒体中心
主管: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