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新闻信息
长篇小说《同学》新书分享会在铜仁学院举行
日期:2025-05-22 17:37:37  发布人:  浏览量:

  5月20日,由铜仁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写作研究院,铜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宋德成长篇小说《同学》新书分享会在铜仁文学馆举行,此次分享会是铜仁学院“明德读书,创意写作”系列活动第35期。铜仁学院向笔群教授、王棋君博士,铜仁本土作家吴松青、石天启等校内外嘉宾,与六十余名同学共同参与。

 宋德成,铜仁市碧江区人,铜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贵州省作协会员。有散文、政论、短篇小说等200余篇作品发表于省市各级刊物。曾出版《三江流韵》《深山蕴璞茶园山》《梵净风情》《同学》等著作。

 分享会上,宋德成详细介绍了小说的成书背景与核心内容。小说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师范生群体为叙事核心,写他们的爱情、婚姻,写他们的职业困境与在子女教育方面的焦虑。他说,他想以较为敏锐的笔触,将个人命运的起伏与社会变革的宏大浪潮相勾连,将那些曾困扰过那一代年轻人的价值冲突、生存困境,与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形成跨时空的对话。他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与深沉的忧患意识,把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倾注在 文字间,试图叩问时代变迁中人性的永恒命题,以引发读者对当下社会的深度思考。

 向笔群从文学理论角度对小说展开分析。他指出,该小说虽采用现实主义题材与笔法,但其与长篇纪实散文存在文体差异,并对二者进行了详细界说。他肯定了小说中部分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处,认为相应篇章具备可读性。不过,他也提出小说在章节安排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建议重新考量以优化。

 吴松青认为小说语言朴实且充满地方特色,运用地方俗语,赋予作品鲜明的本土地域色彩。作为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该小说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反映特定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师范生的生活图景。此外,吴松青凭借自身创作经验,对小说的结构与叙事手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小说在结构方面存在优化空间,叙事手法也有待提升,可在技巧层面作进一步改进。

 石天启深入分享了对小说的见解。他剖析小说人物与情节,探讨人物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分析个人在社会变迁中面临的选择与奋斗历程;同时,对小说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及人生启示展开深度解读。

 学生代表分享环节,两位学生分别从小说情节和人物塑造方面分享阅读体会,见解专业且颇具理论深度。这体现出经过多期新书分享会的积累,多次参与的学生在文学评论方面已形成独到见解,并能学以致用,展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准,也充分证明铜仁学院在文学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图/石娅 文/黄洁)

                                        活动现场

                                        宋德成发言

                            与会嘉宾和学生代表作分享发言

                                        活动现场

                                       签名赠书

                                         合影留念

核发:0 点击数: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