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新闻信息
我院的社会服务项目松桃苗族双语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班开展一系列现场教学活动
日期:2023-11-29 09:15:48  发布人:  浏览量:

为了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需求,提高乡村振兴干部创新能力,20231128日,在松桃苗族双语乡村振兴干部培训”项目负责任张建刚和培训班班主任刘禹珉的带领下,进行了多场现场教学活动学员们热情的参观铜仁学院武陵山旅游产品实训实践中心(民族手工艺品展厅)、铜仁学院文学馆、普通话测试站(民汉双语测试站)和万山古镇、万山高楼坪青年湖村黄家寨。


早上,学员们首先来到铜仁学院武陵山旅游产品实训实践中心,深入了解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学员们认识到旅游产品助力乡村振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它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结合市场需求、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我们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未来,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将更加多元化、品牌化、特色化,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参观完铜仁学院武陵山旅游产品实训实践中心后,学员们来到铜仁文学馆。铜仁文学馆位于铜仁学院明德楼,内设铜仁文学厅、晨光文学厅、欧阳黔森作品陈列室和叶辛作品陈列区。通过文学文本、原始文献、图片、影像等资料的多重营造与阐释,展示铜仁文学的发展历史与不俗成绩,呈现铜仁学院晨光文学40年来的发展历程。在参观过程中,学员受到极大的启发,体会到乡村振兴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文化馆应配合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以及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各类服务和专业人才,并发动农民通过职业教育学会从事农业产业的本领,实现农民继续教育,助推乡村农业产业的发展,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紧缺的问题。


  接着,学员们来到铜仁学院民汉双语服务基地参观普通话测试站(民汉双语测试站)。推广普通话,是语言文字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推普”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乡村文化既包含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形态,也有村史村志、传统技艺、民歌、美术等多种非物质文化形态。此次参观对各位学员来说具有重大启发,文化形态不仅可用当地方言和民族语言来承载传承,更要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来撰写、描述、保存、宣传和阐释,以此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乡土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


  下午,学员们在张建刚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万山古镇。铜仁万山,新中国第一个县级行政特区,享誉中外的“丹砂王国”,诠释着工业文明的深邃与厚重。“加快推动转型可持续发展”成为万山前进中的灯塔,万山围绕城市异地转型、产业原地转型重点发力。从中国汞都到朱砂古镇,从资源枯竭到新兴产业落地生长,铜仁市万山区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的国家正以全新的面貌向前发展,在新时代爱国教育基地,学员了解到万山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到祖国的发展历程和无数英雄的故事,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也认识到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策略,激活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乡村发展从“帮扶输血”向“产业造血”转型。同时也需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乡村产业就能在发展壮大中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最后,大家来到位于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的黄家寨学习黄家寨的优良治理理念。青年湖村黄家寨“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抢抓“强村富民”三年行动机遇,借力“莞铜协作”,不断强化基础设施配套、优化特色产业链条、深化农旅融合内涵,充分发挥山水田园优势,推出农家乐、休闲垂钓等休闲避暑娱乐产品,将美丽乡村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做活“山水”文章,做优“生态”文章,擦亮了“水墨黄家寨”乡村文旅名片,走出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治理优、百姓富、乡风淳”的乡村振兴蝶变之路。大家通过参观学习,体验到必须结合自己乡村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乡村旅游品牌.


(供稿:吴迪/摄影:杨光兰/编辑:张宇名/一审:郭征帆/二审:蒋小红/三审:孙向阳)

参观铜仁学院武陵山旅游产品实训实践中心

参观铜仁学院文学馆

参观普通话测试站(民汉双语测试站)

参观万山古镇

现场教学活动学员合影

参观万山高楼坪青年湖村黄家寨




核发:0 点击数: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