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通知公告
教师风采
孙向阳
日期:2018-08-08 00:00:00  发布人:rwxy  浏览量:

一、个人简介

孙向阳,男,侗族,教授,贵州松桃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贵州写作学会副会长。现任铜仁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写作研究院院长。

二、研究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制度;现代文学史料学;地域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

三、教育背景

2014.09-2018.07 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7.02-2009.12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1.09-2003.07 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本科);

1995.09-1998.07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专科)。

四、现聘岗位及主要教学工作

现任铜仁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主要担任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思潮、阅读与欣赏、写作与沟通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五、学术成果

(一)编著

1.主编;《大学语文》;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4);

2.副主编;《大学应用语文》;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9);

3.副主编;《大学语文》;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7);

4.副主编;《新编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

5.执行主编;《黔东文学评论集》;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6);

6.独著;《心灵的守望——黔东作家访谈录》;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11);

7.策划、参编;《阅读·欣赏》;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9);

8.主编;《展示•聚焦•回眸——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2019.12);

9.主编;《明德印记— —铜仁学院办学百年回忆录》;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12);

10.主编;《晨光照耀— —铜仁学院晨光文学口述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12);

11.主编;《守望晨光— —铜仁学院校友佳作选》;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12);

12.主编;《铜仁语文教学名师课堂实录(高中卷)》;贵州大学出版社(2022.12);

13.主编;《走向困牛山》(诗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6)。

(二)论文

1.背负着十字架跳舞——浅谈鲁迅的爱情悲剧;《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总第123期;

2.我国意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铜仁师专学报》;2005年第一期;

3.浪漫的叩问:寻根文学;《铜仁师专学报》;2005年第五期;

4.试比较《老人与海》与《红岩》中的英雄形象;《铜仁学院学报》;2008年第六期;

5.《啊,香雪》的隐秀叙述;《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一期;

6.中国抗战小说叙事模式初探;《铜仁学院学报》;2009年第六期;

7.开垦地域文化;《贵州日报》;2010年12月3日11版;

8.十七年抗战小说英雄叙事的审美特征;《时代文学》;2010年12月(下)总199期;

9.《亮剑》:英雄叙事的回归与超越;《铜仁学院学报》;2010年第六期

10.从《棋王》与《象棋的故事》看文化选择的向度;《铜仁学院学报》;2011年第五期;

11.当代抗战小说英雄叙事的发展与转变;《时代文学》;2011年第十期;

12.抗战时期黔籍作家的文学活动与贡献;《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第六期;

13.新升本科院校中文专业学生文学课程学习现状调查报告;《凯里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14.边缘的力量——当代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述;《山花》;2012年第9期;

15.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对策研究——;《铜仁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16.“女人”到“人”——五·四女性作家群的女性意识成因探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期;

17.《茶馆》的经典化——以中国当代文学史编撰为中心;《扬子江评论》;2015年第3期;

18.蹇先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中的变迁;《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

19.贵州文学版图中的黔东作家群;《铜仁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20.数字化技术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苗族史诗《亚鲁王》为考察中心;《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3期;

21.一场人肉筵宴的狂欢——基于《狂人日记》的文本调查;《现代中文学刊》;2016年第3期;

22.“鸳鸯蝴蝶派”考辨;《关东学刊》;2016年第9期;

23.“水葬”与“悬棺”:一个在水中,一个在天上——《水葬》与《悬棺》对比阅读;《铜仁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24.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炎黄春秋》;2017年第3期;

25.电视剧《二十四道拐》的叙事策略;《电影文学》;2017年第15期;

26.战争与和平——龚晓虹《鸽子花开》阅读札记;《今日文坛》;2017年6月;

27.“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的建构及嬗变——以“教学大纲”为考察中心;《南方文坛》;2018年第2期;

28.鲁迅与文学青年蹇先艾;《上海鲁迅研究》;2018年总第78辑;

29.地域文化与文学书写——以黔东作家安元奎、末未、侯乃铭的作品为例;《贵州日报.27゜》;2019年3月18日;

30.地域书写的宽阔与自在——铜仁作家大家谈;《铜仁学院学报》;2019年第一期;

31.借助小人物 彰显大主题——《极度危机》中的“红小鬼”;《贵州日报.27゜》;2019年8月22日;

32.孤独者的歌:论蹇先艾的新诗创作;《江苏社科会科学》;2019年第五期(9月10日);

33.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教育调查分析及思考;《铜仁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34.中央文学研究所与作家培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

35.中央文学研究所与作家培养;《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20年第8期;

36.我国整本书阅读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NKI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教育文化论坛》;2020年第5期

37.文坛拨乱反正的曲折与反复——以1979年学习周恩来“一九六一年文艺座谈会讲话”为考察中心;《中国现代文学论丛》(集刊);2020年第2期(15卷);

38.从误会到相得——略说谢六逸与鲁迅的交谊;《鲁迅研究月刊》;2021年第4期;

39.文艺通讯员:作家培养的“预备队”;《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5期;

40.敬畏语文,树立一个正确的语文观;《语文教学之友》;2021年第11期;

41.初中生阅读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贵州教育》;2022年第10期(2022年5月);

42.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年第8期;

43.“青创会”与作家培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6期;

44.生命记忆 文化留存——侯长林散文的文化意蕴;《铜仁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45.文学党性原则的中国化改造与发展——从《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文学评论》;2023年第1期;

46.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时代文艺的价值取向;《文艺报》;2023年3月13日;

47.“青创会”与作家培养;《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23年第3期;

48.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大学的责任与使命;中华读书报;2023年3月22日(18版);

49.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语言文字报;2023年4月12日(头版);

50.长篇报告文学《江山如此多娇》艺术特征摭谈;《铜仁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

51.“千年不开花”到“花开一千年”的历史书写;中华读书报;2023年6月21日(20版)。

(三)课题

1.当代抗战小说英雄叙事的转变(10ZC112)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0.12—2011.10(已于2012年6月结题)

2.铜仁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开发(2012B290)贵州省基础教育项目2012.12—2013.12(已结题)

3.新时期黔东作家群及其文化成因研究(14ZC106)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4.12——2015.12(2016年5月结题)

4.二十世纪贵州文学图志(GZLCZB-2020-3-4-2)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招标课题)2020.1-2020.12(已结题)

5.我国整本书阅读研究的现状与趋势(GZLCLH-2021-310)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联合课题)2021.2—10(已结题)

6.蹇先艾年谱整理与研究(21GZYB31)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课题2021.8—2024.12

7.新文科背景下卓越写作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以铜仁学院为例(2021308)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021.6-2023.6

8.整本书阅读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以铜仁城区中学为例(2021WTKT05)铜仁市基础教育教学实验课题2021.12-2023.4

9.困牛山组诗(TYZD202206)铜仁学院困牛山红色精神研究重大委托课题2022.1-2.22.12

10.困牛山纪实文学和诗歌创作铜仁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重点项目2022.6-2.23.6

11.欧阳黔森研究资料铜仁市文艺创作扶持基金资助项目(第十三批)2022.7-2023.7

12.蹇先艾年谱(22JHQ041)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2022.10-2024.12

(四)获奖

1.2015年12月,《战火硝烟中的人性悲歌》在安徽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题材电视剧评论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

2.2015年12月,《正视抗战历史的一种态度》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影评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3.2018年8月,荣获铜仁市第七届梵净山年度文学奖·评论奖(《电视剧<二十四道拐>的叙事策略》);

4.2019年12月,荣获第二届铜仁市政府文艺奖文艺理论类一等奖(《“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的建构和嬗变》);

5.2019年12月,荣获《铜仁学院学报》优秀论文评审二等奖(《地域书写的宽阔与自在》);

6.2020年12月,荣获铜仁市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7.2021年10月,荣获铜仁市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征文一等奖;

8.2021年12月,论文《中央文学研究所与作家培养》入围第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作品长评类终评;

9.2022年2月,荣获铜仁市第一批“梵净文化人才”称号;

10.2022年3月,论文《中央文学研究所与作家培养》荣获首届贵州省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三等奖。

                                                            (资料截止日期:2023年9月5日)


核发:0 点击数: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