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菜单
我校徐路教授科研团队参加学术大会满载而归
  • 发布人:
  • 时间:2025-09-22
  • 点击:
  • 来源:

9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一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The 21st Beijing Conference & Exhibition on Instrumental Analysis,BCEIA 2025)在北京召开。我校徐路教授应邀携课题组硕士研究生李建敏、赵添、朱浩宇参加BCEIA 2025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论坛,分别特邀报告和口头报告。

9月10日下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论坛正式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余位代表出席。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旨在推动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技术协同与创新应用。按照选举办法,成立大会现场进行无记名投票,在117名委员中选举产生了包括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在内的39名常务委员。其中,我校徐路教授被选为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我校徐路教授获选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本次会议聚焦分析测试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应用成果,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仪器分析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与合作。会议期间,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学术前沿问题与技术创新方向。

在大会报告环节,我校徐路教授作了题为《若干h型指数及其在化学计量学中的应用》的特邀报告。报告首先回顾了h指数的起源及其在文献计量学中的革命性地位,并从统计学角度分析了其风靡全球的原因。报告指出,h指数兼顾了变量强度与样本数量的平衡性,这一特性在数理统计量的构造方法上具有特殊性,在化学计量学的数据分析中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徐路教授进一步介绍了该课题组提出的三种新的h型指数:一是用于评价色谱指纹图谱批次一致性的h多重相似性指数;二是用于多元数据异常值检测的非参h离群度指数;三是用于评价分析测量质量的h准确度指数。该报告将h指数的数学思想引入了化学计量学领域,为认识化学样本数与变量强度的关系提出了新思路,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

徐路教授作报告

会场报告合影

我校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建敏(二排左一)和朱浩宇(二排左三)获大会最佳墙报奖

会议期间,我校三名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建敏、赵添、朱浩宇也参与了口头学术汇报和墙报分享,并获得多奖项其中李建敏、朱浩宇同学获优秀墙报奖,朱浩宇同学的展示墙报《h多重相似性指数评价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批次一致性》获得大会合作主办方、英国皇家化学会分析化学杂志《Analyst》(分析家)颁发的最佳墙报奖,充分展示了我校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潜力。

我校硕士研究生获奖证书

我校硕士研究生获奖证书

参与此次国际会议,不仅展示了我校在化学计量学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和学术探索,也提升了我校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通过与各方专家的交流与互动,进一步拓展了我校学术合作的空间,为推动相关研究和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悉,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Instrumental Analysis,CAIA)成立于1986年,总部设于北京,业务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是由全国分析测试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专业性社会团体。协会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学术交流、举办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BCEIA)、开展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并设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该奖项具有国家科技奖推荐资格。协会主办《分析测试学报》《现代科学仪器》等核心期刊,会员单位涵盖分析测试机构、仪器企业及媒体,形成覆盖全国的协作网络。

 徐路博士师从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化学计量学家俞汝勤院士,研究化学计量学方法与应用20余年,现为我校大健康学院三级教授,贵州省第八批省管专家,担任贵州省科技厅“传统医药信息化与智能化开发利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项,省部级项目4 项,发表SCI 论文70 余篇,创新发展了多种化学计量学新方法。代表性工作是对食品掺杂假冒无目标检测的化学计量学新方法研究,提出和发展了一类偏最小二乘法(OCPLS)及包含常规、非线性和稳健OCPLS算法的MATLAB 工具包。据不完全统计,OCPLS已被国内外同行用于40余种食品、药品、材料的质量检测,获得满意结果和好评,研究团队在国内外化学计量学界获得了一定知名度。

供稿:大健康学院  一审:张东方  二审:张朝飞  三审:周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