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14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共同主办,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云南昆明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我校原校长侯长林教授,副校长龚静教授,教务处处长、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孙向阳教授,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袁红军,教务处教师、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张新婷,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的研究生等一行9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本次大会主题为“AI时代高校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来自全国150余所院校、350余位院校领导与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背景下,高校如何通过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兼具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本次会议分为开幕式暨主会场报告、分会场报告、主会场报告暨闭幕式三个阶段,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共有1000余人参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恩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理事长张安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创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献君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分别致辞并做主旨演讲。
本次会议设置一个主会场、以及“AI时代科技与人文协同驱动的高校战略变革”“AI时代高校科技类与人文类学科专业生态的重构”“AI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AI时代院校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AI时代应用型院校高质量发展”“AI时代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六个平行分会场,与会代表在各分会场围绕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结合自身专业领域畅所欲言,共探AI与人文教育的深度融通路径。
侯长林教授作为第六分会场“AI时代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主持人,主持了该分会场上半场的相关主旨报告,并作精彩点评。龚静教授主持了第五分会场“AI时代应用型院校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学术报告。
孙向阳教授在第五分会场作了题为“AI时代应用型高校的变与不变——以铜仁学院为例”的专题报告。他以铜仁学院的改革探索为案例,厘清了应用型高校在AI时代的洪流中“变”与“不变”的逻辑关系,认为AI时代的应用型高校,需在技术变革中永葆育人初心,在服务社会中彰显特色价值,在时代裂变中坚守大学理想。只有以“守正创新”应对变革,以“变”提升能力,以“不变”坚守使命,才能在技术浪潮中行稳致远,实现应用型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在大会总结暨闭幕式环节,张新婷代表第六分会场作总结汇报。
本届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深度交流平台。通过深入研讨与思想碰撞,为高校在数智时代平衡科技与人文教育、探索协同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推动高校更好应对数智时代挑战,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筑牢根基,持续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供稿:袁红军 一审:张东方 二审:张朝飞 三审:叶丹)

大会现场

侯长林教授主持第六分会场上半场

龚静教授主持第五分会场下半场

孙向阳教授作专题报告

张新婷博士作第六分会场总结汇报

我校参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