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晨,铜仁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走进多彩铜仁——以文促旅绘梦实践团队长黄双梅和队员杨海霞、段睿敏和史昀仟在指导老师杨春君的带领下,前往贵州省东部边缘武陵山区的朱砂古镇进行实地考察。经过简易的整理后,队员们前往朱砂古镇著名的“那个年代”一条街。“那个年代”景区位于“中国汞都”铜仁万山朱砂古镇,至今保留着老一辈的回忆,“那个年代”的“乡愁大道”完好地保存了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矿工住宅及苏式风格建筑,又存下了那份不舍的乡愁和记忆,是“乡愁文化”旅游胜地。在街道上,队员们不仅可以看到许多鼓励生产的标语和模范汞矿工人的塑像,沿途播放的音乐也让人更有代入感。透过塑像,我们依旧能切身体会到50年代汞矿工人的奋斗精神,熟悉又陌生的音乐也让人得以窥见“劳动最美丽”的时代风采。如今,完整保留下来的万山汞矿遗址被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景区,游客纷至沓来,到矿洞里探察地下世界的工业演进历程,到汞矿博物馆里了解贵州汞矿的发展历史,到“那个年代一条街”感受当年汞矿兴盛的气息,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看万山涅槃重生……“爱国汞”的印记根植于万山的每一处、每一物,“艰苦奋斗、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在这片热土上代代相传。随后,队员们跟着老师参观万山汞矿工业博物馆。博物馆共三层,面积2400余平方米,其中一楼为序厅,设有万山汞矿沙盘模型、形象墙、贵宾室、多功能厅、会议室、办公区;二楼为陈列厅,主要陈列世界和中国汞矿资源分布情况及万山汞矿采冶历史,重点为贵州汞矿历史及产品;三楼为演示厅,主要演示万山地区的民族风情、人文景观及自然资源。走进博物馆,我们了解到万山汞矿的开采历史和各种采汞的工具和方法。让队员们印象最深刻的是——火爆法开采,火爆法是利用岩石高温受热后岩石硬度发生变化的原理,以提高开石凿壁效率的方法。岩石受高温烘烤再浇泼冷水,渗入岩石缝内的水立即产生蒸汽,从而增加岩石破裂的膨胀力。了解这些知识后,我们走在街上看到商店中的各种朱砂产品,更能感受到先人们的智慧。夜幕降临,第一天的调研活动落下帷幕。明天团队会继续在朱砂古镇中寻找不同的历史与文化。
文\黄双梅 图\杨海霞、史昀仟、段睿敏 指导老师:杨春君 赵娟\一审 杨兴英\二审 皮坤乾\三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