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新闻信息 >> 正文
 
新闻信息
国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工作多元发展
日期:2020-11-30  发布人:xcb  浏览量:

近五年来,铜仁学院国学院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部门各项工作发展的推动器,多元并举实现部门工作高质量发展,确保各项业务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教师队伍建设有成效坚持以政治理论学习为抓手,多形式多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扎实引导全体教师勤于学、善于思、乐于做、真于悟,切实以理论学习提升教师个人政治素养,鼓励、支持教师多形式多渠道提升个人技能,引导全体教师立足岗位,树立责任意识,强化担当精神,重视岗位奉献,争做合格教师。五年来,先后组织教师集中政治理论学习89次;考取博士研究生3人,其中已毕业1人;3位教师晋升为三级教授岗位;获铜仁学院优秀教师表彰10人次;2位党员同志获全校“党员先锋岗”荣誉称号,被评为全校优秀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5人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绩,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明显发挥。

二是科学研究工作有成效坚持开展科学研究,强化“双高”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科研优势和引领带动,积极动员部门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重视对科研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科研人员严守科研财经纪律和学术规范,踏踏实实做科研,真真实实出成果。近五年,部门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2项,市厅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22篇,出版学术著作13部,获省部级社科成果奖3项,其他教学科研成果奖14项。

三是教研平台建设有成效主动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强化党建引领,大胆探索创新,积极搭建教学科研平台,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搭建支撑载体。截至目前,已搭建国家民委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省级科普基地、铜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4个市厅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不仅为部门、全校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扎实的平台支撑,而且为铜仁学院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载体。

四是服务地方发展有成效充分发挥教师队伍和科研平台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学校、行业的横向合作,努力提升协同创新对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近五年,共有5份文创设计方案或意见建议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主持市直相关部门“十三五”规划3项,完成市委重大决策问题研究课题3项,主持铜仁学院“文军扶贫”专题调研课题2项;院长廖延林被聘为贵州省文史馆馆员,被评为铜仁市梵净山申遗“先进个人”;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设立社区书院3个;5位老师深入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先后有5位教师被市直相关部门抽调,协助地方文化建设。

五是脱贫攻坚帮扶有成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先后党建帮扶德江县茶坨村,对口帮扶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黄土镇村民1户,鼓励党员同志采购贫困县农副产品,在松桃苗族自治县白岩小学建立基层党建联系点1个,鼓励1名沿河籍党员同志利用节假日返乡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扎实做好3名处级干部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户学子,充分发挥部门教师在政策宣传、科学研究、结对帮扶、看望慰问、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优势作用,以实际行动彰显时代责任,凝聚脱贫攻坚力量,确保脱贫攻坚帮扶取得实效,助力全面小康。

六是民族团结教育有成效紧紧依托铜仁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基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遵循,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涵化作用,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夯实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增强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政治性、全面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内生动力。同时,积极联合学校统战、宣传、团委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哲学、思政、政治、民族、历史等专业党员同志的“智库”优势,不断强化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改革工作的联动力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纵深发展。目前,已成功申报国家民委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在松桃县盘信镇大湾村挂牌建立“铜仁学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大湾苗寨基层示范点”1个,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挖掘运用、基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等为抓手,扎实开展好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实践积极贡献。


廖延林被聘为贵州省文史馆馆员


梵净山人文生态馆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称号



国学院教师科研成果获奖


国学院教师科研成果获奖


廖延林等人获铜仁学院2019年度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奖



铜仁学院梵净山人文生态馆外景

点击数: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