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路,男,汉族,1980年2月生,教授,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他从教15年来,潜心于分析化学和化学计量学的教学科研工作,提出的用于食品掺假无目标检测的化学计量学新方法,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已被用于20多种食品的掺假检测。大胆创新,积极推动理论化学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融合,创建了“铜仁学院分子深度云效关系国际研究平台”,引领相关领域创新发展,他在中医药信息学和计算化学等交叉学科取得了突出成绩,曾获贵州省第八批省管专家等荣誉。

郭庆霞,女,汉族,1980年生,教授,中共党员。她从教15年以来,潜心于体育教育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她以育人为宗旨,关爱学生,言传身教,指导学生获得贵州省师范生体育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铜仁学院十佳教学能手等多项荣誉。她曾获贵州省青年体育教师理论组教学比赛二等奖,铜仁学院首届卓越教学青年教学奖、铜仁学院优秀教师、铜仁学院优秀实习带队教师等称号。

田芬,女,1981年4月生,土家族,中共党员,铜仁学院大健康学院副教授,中德国际伤口治疗师,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铜仁市健康影响评价制度试点建设专家。任教8年以来,作为护理专业教师,她深知“教师是一面旗帜”,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在教学及第二课堂中身先垂范,做好榜样,并在2021年被评为铜仁学院优秀教师,成功指导19护理学生参加贵州省第十七届挑战杯比赛并取得三等奖。“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作为护理专业首位获得学校银课建设的老师,还常常与同事们探讨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指导2名老师成功获评银课建设。

印双红,女,1986年生,教授,中共党员,任教9年,贵州省第七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人才。她工作中一贯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是爱的传递,是言传身教”是她的教育理念,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的创新创业组别中荣获三等奖。她主要从事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的致病机制研究、运动康复和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主持项目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 2篇,北大核心期刊16篇。

雷丽,女,汉族,1988年7月生,副教授,中共党员。从事一线体育教学13年以来,她以育人为根本任务,言传身教,带领学生参加贵州省大学生女子足球比赛,获两届全省冠军;贵州省第十、十一届运动会群众组女子五人制足球比赛,获冠军、亚军。她曾获得全省高校优秀辅导员、全省优秀教练员称号,获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总决赛(甲组)比赛第四名,是国家一级足球裁判员,中国足球协会D级教练员、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员、体能训练师。

方新,男,汉族,1990年12月生,海外留学归国博士,国家级运动员,中国红十字总会讲师,作为教师他专业素养过硬,教学深受学生喜爱,获得优秀教师称号,多次带领学生取得专业比赛优异成绩。他喜欢征服高山正如同征服教学的“高山”,秉承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同时也积极参与急救教育科普工作,奉献自己的热血,参与急救教育工作,已默默拯救数人生命,在“急救知识下基层进乡村”的道路上已经服务千余人。他组建成立“生命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团队,开展生命教育和急救技术取得良好效果,获得红十字会和社会广泛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