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首页 >> 本科人才培养 >> 教学管理 >> 正文
本科人才培养
 
通知公告
教学管理
大健康学院项目课程实施与管理办法(试行)
日期:2017-09-28  发布人:djkxy  浏览量:

为科学构建我校“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厘清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自主学习教育平台、项目课程教育平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确保我校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使项目课程教育平台的建设更具有效与特色,根据院政发〔2017〕29号《铜仁学院项目课程实施与管理办法》要求,结合学校社会服务、科研活动相关精神要求,根据大健康学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此办法。

一、组织机构

成立大健康学院项目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课程的设置、实施、过程监督、项目成果鉴定等进行科学指导和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具体如下:

组  长:张艳丽

副组长:刘  忠  周崇武  杨  芬

成  员:童富强  张玉军  印双红  马  宁  吴海龙

        文  兵  高鹏程

项目课程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项目课程的申报组织工作,办公室设在学院教务科。

主  任:贾隆基

成  员:邱  艳  田  芬  马光亮  王道才  周智红  邢振超

秘  书:陈  燕

二、项目课程的内涵

项目课程,简要概述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项目课程是围绕精心选择的典型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活动来进行的,活动是项目课程的基本构成单位。项目课程是以产品(或服务)为逻辑线索来展开课程,让学生知道该产品(或服务)需要加工哪些零件(或完成哪些环节),以及掌握如何综合更具体的工作任务来加工这些零件(或完成环节)。让学生在结果追求中学会如何综合这些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做中学的学习方式。

三、项目课程类别

(1)项目课程按项目活动的时长或项目实际可使用经费,分为大型、中型、小型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类型

耗时(小时)

项目经费

人文社科类

理工农医、艺术类

大型

200h以上

2万元以上

3万元以上

中型

100h—200h

3千元-2万元

5千元-3万元

小型

100h以下

1千元-3千元

2千元-5千元

(2)项目课程按研究成果类型不同,可分为科研实训、社会服务、创业实践。

项目课程类型

研究内容

备注

科研实训

样品、性能分析报告等

 

社会服务

有偿或无偿的社会服务活动

 

创业实践

提供策划书并实际运作

需提供项目合同、实际运转记录等

四、项目课程设置要求

   (一)项目课程学分要求

项目课程设置总学分12学分,本科学生在校必须修满12学分,项目课程学分采用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来进行确定。2016级学生开始逐年开始过渡,其中2016级需完成6个学分、2017级需完成12个学分。

   (二)项目课程核算标准

    为提高项目课程核算标准的科学性,项目课程学分在项目内容确立时由项目课程委员会进行确定,项目课程考核原则上按照学分进行认定,基本参考标准如下:

1.大型项目最高不超过6分,中型项目最高不超过4学分,小型项目最高不超过2学分。

2.社会服务类、创业实践类项目,除按工作时长进行量化外,可适当依据学生可支配项目经费的多少进行学分的认定。

3.学生主持完成10万元以上项目,主持人可直接获得12学分。

五、具体要求

(一)项目课程具体类型

项目课程由大健康学院统一发布或由学生自主申报确定。项目课程命题参考《铜仁学院项目课程实施与管理办法》。

学院公共项目课程:每学年每个专业至少发布5门项目课程,供大健康学院内部学生进行选择;
教师项目研究团队项目课程:可针对全校发布;
学生自立项目课程:由学生自主申报。需要留意的是,在校生需要主持一个项目,那么对学生自立项目的要求较高。

   (二)项目化课程设置要求

项目化课程设置是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补充,因此在项目化目标设置、课程时间安排上、课程内容安排、考核标准、学习方式、指导教师参与程度、中间如何监管、成果要求方面需要提前考虑,同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坚持与人才培养方案互为补充的原则,特别是需要考虑到模块化教学和项目化课程之间的衔接;
坚持项目化课程和课程相互协调的原则,避免项目化课程同基本课程时间、地点、学习内容相互冲突的情况出现;
坚持学生分类参与的原则,针对学生功底不同的现状,优先安排大三、大四学生参与项目化课程;
坚持日常课程与项目化区分管理的原则,项目化课程目标和成果同日常课程目标和成果应有明确的区分。

(三)项目化课程审核流程

1.学院项目课程:填写《铜仁学院年度院级命题项目课程基本信息表》→项目课程委员会审核(具体审核标准详见附表4)。(备注:每年6月中旬进行)

2.教师项目研究团队课程:提交项目课程基本信息和考评办法→项目课程委员会审核(具体审核标准详见附表5)。(备注:每年6月中旬、12月中旬分别进行)

3.学生自立项目课程:填写《学生项目课程立项信息表》→组织答辩(具体答辩标准详见附表6)。(备注:每年6月中旬、12中旬月分别进行)

备注:临时项目课程审核需经学院项目化课程委员会特别会议确定。

(四)项目课程发布流程

1.学院项目课程:经项目课程委员会审核→在学校网站或者教务系统进行发布。

2.教师项目研究:经项目课程委员会审核→教师项目研究团队发布课程(在大健康学院网站或者学校平台)。

3.学生自立项目课程:经项目课程委员会审核→发布课程。

(五)项目课程学分的认定

1.项目课程以成果为考核依据,达成项目课程目标的,给予相应学分。

2.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主持完成一项项目课程。

3.团队完成的项目课程,第1负责人获得其负责项目100%的学分,第2负责人获得70%的学分,其余最多获得50%的学分。团队项目课程的成员获得的总学分不得超过该项目学分的500%。

4.专利权人署名为铜仁学院的各种专利可纳入项目课程平台进行学分折算。

发明专利折算为6学分;实用新型、外观、软件著作权等,折算为3学分。

其中,发明人署名排名第1的,折算学分100%,排名第2~5名的,依次按70~40%折算,其余不计成绩。

5.立项并结题的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科研项目可纳入项目课程平台进行学分折算。

国家级项目按12学分折算,省级一般项目按6学分折算,培育项目按3学分折算,校级项目按2学分折算。其中,项目负责人按100%计算学分,排名第2~5名的,依次按70~40%折算,其余不计成绩。

6.院教务科每学期将会组织学生对项目课程的学分进行认定,每学期的第二个月份将会对上一学期的项目课程进行认定。

教务科将会对学分认定材料进行详细的收集与整理,并于学生毕业前汇总学生项目课程学分并报教务处。

(六)项目课程学时的认定

根据项目课程进度安排,通过评审的项目课程,按照学分要求,每个指导老师每个学分按照10个学时进行计算工作量,纳入年度绩效奖金考核。

六、其它

(一)同一个项目只能获得一次学分,不重复计算。

(二)学生对项目课程认定中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提供虚假信息影响项目认定的,一经查实,按课程考试舞弊处理。

(三)本办法由教务科负责解释。

 

核发:0 点击数: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