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专业介绍 >> 正文
 
通知公告
专业介绍
文学与传媒学院
日期:2025-06-25 15:17:10  发布人:  浏览量:

文学与传媒学院简介


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铜仁师范学校创办的中文专科班,几经变迁,2023年定名为文学与传媒学院。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专业)、秘书学(校级特色专业、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前30强专业)、网络与新媒体3个本科专业。建有贵州省青年学术先锋号、贵州省民汉双语服务基地、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省级征帆班主任工作室、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中心等教学科研和育人平台;与铜仁市委宣传部共建新闻学院;是贵州省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单位,荣获铜仁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五四红旗团总支”。

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授11人(三级教授2人)、副教授26人,博士14人、硕士生导师6人,中国作协会员5人、省级作协会员8人;省级“金师”、贵州省新型智库专家、贵州省地方史专家库专家、贵州省民族教育质量指导委员会专家、省级优秀班主任、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铜仁市市管专家、铜仁市梵净文化人才等荣誉获得者20余人次。

近年来,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建有省级“金课”6门;获国家级、省级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2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0篇,在各类文学期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首),出版教材和专著近60部;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贵州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贵州文学奖等省级以上科研和文艺创作奖20余项。

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秉承“富其学、笃其德、广其艺、强其身”的院训,坚持“以文化人”办学理念,构建了文化艺术节、读书活动月、师范生技能大赛“三位一体”活动育人体系;打造了“两刊两馆一社团”(《晨光》《梵净学刊》和铜仁文学馆、欧阳黔森文学馆;晨光文学社)独具特色的优质育人平台。近三年共有28学生考上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大学的研究生,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达95%。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张蕾、“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宋月荷等一大批优秀学生。

  “文化艺术节”“读书节”“晨光文学奖”表彰大会及新生入学教育


       贵州省级“金课”证书、省哲社优秀成果奖励证书

                参加贵州省文学奖表彰大会并获奖


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专业代码:050101

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立足黔东,面向贵州,服务西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情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人文精神、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学科知识,并具备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文本解读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能。使学生成为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全面,能够胜任中小学语文教育、企事业单位行政工作、新闻出版业采编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目前该专业学生在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中多次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奖 5 在各级各类文学创作大赛中多次获奖民族文学《诗刊》《中国校园文学》《星星》青春刊物发表文学作品300余篇。

专业课程设置: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创意写作、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等。

就业方向中小学校,党政机关新闻和文艺出版单位企事业单位等

学制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秘书学专业


专业名称:秘书学

专业代码:050107T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立足铜仁,面向贵州,服务西部。学生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在毕业时成为“能写会做,能策会谋”的“双能双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相当的政策、理论水平,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取得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能熟练运用秘书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秘书岗位上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提供参谋服务。

专业课程设置:秘书学概论、秘书实用写作省级“金课”秘书实务、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省级“金课”秘书文档管理、秘书现代化办公实务、管理学、秘书礼仪等。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

学制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训词:秘而谨言·书不释手·学以致用




               学生荣获全国商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佳绩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推荐的铜仁学院优势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专业名称:网络与新媒体

专业代码:050306T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及贵州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立足铜仁,面向贵州,服务西部,培养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熟悉我国新闻舆论政策与法规,能够适应地方新闻传媒行业发展要求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能够在各级融媒体、各类新媒体、各级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胜任媒介内容生产、宣传与公关等工作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卓越型新闻传播人才。

专业课程设置: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网络新闻编辑及实务、融合新闻学、非线性编辑、视听新媒体制作、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新闻摄影、新闻摄像、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等。

就业方向:记者、编辑、宣传工作者、新媒体运营及管理、直播运营及管理等

学制学位:本专业学制4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师生团队参与大学生电商直播大赛并荣获省级二等奖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三等奖


点击数: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