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副院长 龙庆华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是对学校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有效促进,对学校完善教学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对艺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次有力推动,全院上下不仅高度重视、精心准备,而且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要通过扎实的自评自建工作,真体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目的。
艺术学院的办学历史虽然不长,但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立院之本,作为学院工作的核心。本科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量大面广,教学质量与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人,教授12人,副教授33人,他们都在教学一线主讲专业课程。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百分之百。通过多年来的建设,学院逐步形成了以下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办学优势:一专业建设成效突出。艺术学院充分利用武陵山片区丰厚的地域文化艺术资源,围绕学科、专业、硕士点一体化建设发展思路,依托省级重点特色学科民族学,形成了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音乐学专业动态、协调发展的格局。现有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点2个,省级本科质量工程综合试点改革专业1个;美术学、音乐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2021年全省本科专业评估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是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艺术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主动适应武陵山片区文化艺术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三年来,获得科研、教改总经费58.2万元;承担国家级社科课题2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艺术作品共69篇,其中,在CSSCI上发表论文、艺术作品10篇,北大核心期刊作品2篇;获得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专著、教材22部;省级教学活动成果奖35项、省级艺术创作奖12项。已逐步形艺术理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艺术创意及艺术表演等4个相对稳定的教学、科研团队。
三是学科平台逐步优化。艺术学院建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基地、省民委黔东民族传统手工艺基地、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省级十大创新教学团队以及中德艺术创作基地、桃源书画院、铜仁市政协书画院等艺术创作基地等优质科研平台。
办学特色: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探索“艺术+思政”育人体系;二是立足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引领地域文化艺术发展;三是社会服务特色鲜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艺术学院将以本次审核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在学院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强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在各项工作中体现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