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2. 1
  3. 2
  4. 3
  5. 4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教学科研
 
通知公告
艺术教学科研
美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
日期:2023-09-25  发布人:  浏览量:

一、专业简介

铜仁学院美术学专业源于1995年原铜仁师范专科学校的美术教育专业,2003年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2007年独立招生,目前为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8.75%;教授6人、副教授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93.75%;有省级“金师”1人,省级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外聘中学美术骨干教师6人,形成了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

2020年,本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专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2021年,专业遴选为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特色逐步彰显。

本专业主动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主动融入基础艺术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美术教学实践能力学生综合能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3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3%,其中,从事教育工作者占比78%。毕业5年及以上校友职业发展追踪调查表明,本专业80%以上的校友发展成为区域内教育行业的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8.5%。

专业代码:130401

所属学科:美术学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黔东,面向全省,辐射武陵山区,服务西部,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具备扎实的文化素养、专门技能,良好的团队合作与创新创业意识,熟悉中学美术教育规律,能熟练运用美术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美术创作方法与现代教学理念,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的优秀中学美术教师。

毕业生在未来五年预期达成以下目标:

目标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深厚的人文底蕴、坚定的职业理想、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扎根山区乐于奉献的教育情怀。

目标2:美术学学科素养扎实,专业教学能力突出。能熟练运用美术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开展图像识别、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等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能从文化理解的视角评述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以及地域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专业视野宽阔;能结合中学生认知特点,综合应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与信息技术有效实施教学,创设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能合理利用区域文化艺术教学资源,并针对教育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开展实证化研究。

目标 3:践行德育为先理念,落实综合育人要求。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掌握中学生成长规律;能根据中学生成长的身心发展,设计并实施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活动;熟悉德育工作和班级工作,积极组建美术表现、创意工坊等美育社团,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全校性的艺术展演和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审美教育课外活动;能积极跟踪国内外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以美育工作促进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目标4:勤于反思,不断发展,善于沟通协作成长。具备班级管理的基本素养。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并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反思,勇于创新。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起骨干作用,并逐步成长为优秀教师。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践行师德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强烈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依法依规执教,立志成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师德认知】培养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思想、政治、理论、情感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了解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和内容。

1.2【师德体验】通过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将师德认识内化为师德认同,转化为师德行为,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强烈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1.3【师德实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能依法依规执教,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

热爱教育事业,认同中学美术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有正确的教师观及较强的职业认同感,有从教意愿,敬业爱生;在教育实践中认识教育教学对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提升的价值,体验专业知识能力在教师职业发展中的意义;具备扎实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品格,能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以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工作耐心和细心,立志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职业认同】热爱教育事业,认同中学美术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有正确的教师观及较强的职业认同感,有从教意愿,敬业爱生,把教育情怀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2.2【行为养成】尊重知识、兴趣广泛,具备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品格,能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以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3【育人理念】能陈述正确学生观的内涵,关爱学生,能尊重中学生的权益和独立人格,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工作耐心和细心,立志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学会教学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

熟悉美术学专业的工具材料,具有扎实的美术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中西方文化艺术及国内外美术学学科发展趋势;系统掌握美术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能把所学的美术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拥有良好、健康的审美素养;理解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从事美术创作、美术鉴赏及评价的能力;能运用美术、艺术设计、民族学等学科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积极参与地方文化艺术活动。

3.1【专业知识】熟悉美术学专业的工具材料,具有扎实的美术基本理论知识,习得美术学专业的基本技能,了解中西方文化艺术历史及国内外美术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3.2【专业技能】能够系统地掌握美术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能把所学的美术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拥有良好、健康的审美素养。

3.3【专业理论】理解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能从思想情感、艺术表现、艺术价值等角度解读经典艺术作品,具有从事美术创作、美术鉴赏及评价的能力。

3.4【职业素养】熟悉教育科学的发展和中学美术教育改革的历史与现状,能运用美术、艺术设计、民族学、教育学等跨学科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运用教育原理,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积极参与艺术展演等文化艺术活动。

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

了解美术教育的特点和中学生学习规律,熟悉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与美术教育内容,具备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能力;能陈述基本的教育规律,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美术学学科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能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与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参加校内外教学实践,具有整合地域文化教育的课程资源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能阐述美术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及美术学学科教学论等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积极尝试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及成功经验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4.1【职业知识】了解美术教育的特点和中学生学习规律,熟悉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与美术教育内容,应用美术学专业知识;对中学美术课程及教材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学方案;具有辨别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达成学习目标等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能力。

4.2【教学技能】掌握美术学学科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能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与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基于多元评价理论,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进行美术课程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在真实或虚拟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体验性学习,进行教学反思,获得教学体验。

4.3【教学研究】参加校内外教学实践,能够关注优秀的传统艺术的文化价值,具有整合地域文化教育的课程资源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4.4【能力拓展】能阐述美术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及美术学学科教学论等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积极尝试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及成功经验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三)学会育人

毕业要求5: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熟悉中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规律,以及班级指导的方法,具备班级组织、建设与管理能力;能结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德育原理,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尊重学生个性。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5.1【德育意识】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生身体、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异性,基本掌握心理辅导等知识。熟悉中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原理与方法,解释班集体组织的概念、结构、特点和功能等知识理论。

5.2【管理能力】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规律,掌握班集体组织、建设、教育、指导等班集体常规方法;运用班主任工作原理和策略,设计创新班集体管理活动,具备班级组织、建设与管理能力。

5.3【管理体验】理解美育对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作用,能结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德育原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尊重学生个性。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

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美术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将学科教学与实践体系相结合,体会养成教育对中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能结合具体教学工作、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有效的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主题与社团活动,获得育人体验。

6.1育人知识】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美术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将学科教学与实践体系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能结合具体美术教学工作、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全程、立体、科学的教育和引导。

6.2【实践体验】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能解释教育活动和社团活动的育人价值和方法,阐述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体会养成教育对中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能够选择适当的方法组织班集体、队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专业竞赛、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等公益主题与社团活动,在活动中获得育人体验。

(四)学会发展

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

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具备较强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改进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提高专业技能,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关注国内外中学艺术教育动态,能够结合就业愿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明确;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与技能,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解决美术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7.1【发展潜能】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专业持续发展意识,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改进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提高专业技能,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

7.2【职业规划】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关注国内外中学艺术教育动态,能陈述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能够结合就业愿景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发展目标明确。

7.3【自我反思】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与技能,能论证教学活动与反思的重要性,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解决美术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 积极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特点与价值,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运用小组互动和合作学习,理解学习共同体在群体学习中的作用,针对具体任务进行团队协作,并获得小组互助、共同学习的体验;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8.1【合作意识】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特点与价值,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运用小组互动和合作学习,理解学习共同体在群体学习中的作用,针对具体任务进行团队协作,形成沟通合作的技能和互助合作的经验;形成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8.2【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美术学学科教学实践及其它情境中中实施倾听、共情等沟通技巧,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 美术学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矩阵图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师德规范



教育情怀


学科素养



教学能力



班级指导



综合育人


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


四、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学分要求:总学分160分,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及专业教育平台最低修满148分,自主学习平台和项目课程平台最低修满12分。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美术学  艺术学理论  教育学

(二)核心课程

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中国画、专业基础课程群、美术鉴赏与批评、中国民间美术、中学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六、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总学时2798;总学分为160。其中:

必修课总学分为117,占比73.13%,选修课总学分为43,占比26.87%;理论课总学分为73,占比45.63%,实践课总学分为87,占比54.


点击数: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