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我校晨光文学社在校社员南飞鸢的诗歌作品《乡村公路》、王诗语的诗歌作品《我的父亲母亲》在《贵州日报》“诗歌专页”上发表。这是我校晨光文学社在校社员首次在省级报刊公开发表文学作品。
陈智华,笔名南飞鸢,男,土家族,1996年4月生于贵州省沿河县中寨镇,晨光文学社社员,铜仁市作协会员,曾参加贵州省第十届少数民族改稿班。作品散见于《贵州作家》《贵州文学》《贵州日报》、《山东文学》《当代教育》《梵净山》等刊物。
王诗语,笔名安若,晨光文学社社员,热爱诗歌,热爱生活。作品散见于《贵州文学》《贵州作家》《贵州日报》《威宁诗刊》《杉乡文学》等刊物。
近年来,学校对校园文学事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划拨专项经费编辑出版校园文学刊物《晨光》,安排有创作经验的老师负责文学指导,晨光文学社的发展日新月异,社员的创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数量不断增加。南飞鸢、王诗语、杨慧群等越来越多社员的作品在《贵州作家》《贵州文学》《贵州日报》《威宁诗刊》《德江文学》《石阡文艺》等文学刊物上发表,在各个文学刊物公众号上也留下了许多社员的足迹。今后,晨光文学社一定会在学校的关心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图文/彭水琴 审/孙向阳)


陈智华,笔名南飞鸢,男,土家族,1996年4月生于贵州省沿河县中寨镇,晨光文学社社员,爱好诗歌、摄影。作品散见于《贵州作家》、《贵州文学》、《贵州日报》、《山东文学》、《当代教育》、《梵净山》等刊物,铜仁市作协会员,曾参加贵州省第十届少数民族改稿班。
乡村公路
为了抵达目的地
面包车轮子追着轮子
在乡村公路上赛跑
开车的人,把一条路握在手中
路旁的田野,是春天的样子
田野里的艾蒿曾治愈过
我童年的伤口
穿过老蛙山的乡村公路
像一条腰带,拴住陡峭的岩石
我们行走在上面,像找不到归宿的蝴蝶
路知晓高处的生活
静静地悬在山间
和农村人一样朴实

王诗语,笔名安若,晨光文学社社员,热爱诗歌,热爱生活!作品散见于《贵州文学》、《贵州作家》、《贵州日报》、《威宁诗刊》、《杉乡文学》等刊物。
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亲母亲
都是初小水平的农民
但他们一眼就能看懂季节的独角戏
读透庄稼的脸色
附和着劳作,起承转合
我的父亲母亲
用田野作镜子,用阳光作香粉
白发帮他们细数着忙碌
鱼尾为他们刻画着岁月
日子过得算是热闹
我的父亲,只顾香烟还有几口能抽完
我的母亲,负责编码些想念
在香烟的氤氲里多念几遍
远方儿女的冷暖
独留一根拐仗在墙角孤独
我的父亲母亲,被潮流追赶
安装了WIFI,下载了微信
却从来不发朋友圈
只为在深夜瞧一眼隔着两片玻璃的
想念,在云端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