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8 日午后,晨光写作工坊第10期在明德楼开展,本次工坊的主题为“记录与创意”,庄鸿文老师带领20 余名晨光文学社社员探讨记录与创意的内涵与关系。
活动伊始,庄鸿文老师对社团正在筹备的方言词汇收集项目进行了详细说明。她说地方文化是我们进行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希望有更多同学参与其中,树立起关注身边文化物象的意识。对于在方言词汇基础上进行故事编写,庄老师表示可以采用虚构的方式,为方言赋予新的生命力。接着,庄鸿文老师以作家尹书芸的散文随笔集《慢慢消失的乡村》引入当天的主题“记录与创意”。这本书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的深厚情感,通过对身边那些在记忆中远去的事物的讲述,成就了一部佳作。

活动现场
庄鸿文老师说,在文学创作中,同学们除了进行虚构的写作之外,可以进行非虚构写作,需重视记录的力量。她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对记录的理解,首先要有记录的意识。记录是非虚构的,当创作灵感匮乏时,记录生活便是一个好方法。其二,要会识别记录的对象。并非所有事物都需记录,而是要进行筛选,记录有价值的事物,哪怕是一个有意思的事件或画面。其三,需把握记录的内涵,明白所记录的东西是有意义的才去记录。其四,懂得生活的意义,例如我们记录的物象、食物、现象等,承载着我们的生活和过往,让我们从中看到生活的真谛。最后,理解写作的价值,通过记录去探寻写作的真正意义。庄老师通过举例说明,如今微信公众号上的记录性文章和电视栏目中以记录形式展现普通人生活的纪录片,都充满了魅力,她建议同学们去更多地了解非虚构写作,尝试去进行非虚构写作,记录我们自己的生活、身边的故事。

活动现场
庄鸿文老师强调,在记录之后还要讲创意。创意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之翼,能让作品翱翔于更高的天空。例如,在编写故事时,可以单独提炼出关键字写在一行,让读者能够根据关键字迅速看出故事的整体内容。这就像是为故事绘制了一幅简洁而有力的地图,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脉络。还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述故事,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或者运用独特的叙事手法,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创意的火花可以在任何地方点燃,只要我们打开思维,拓宽知识面,就能不断有新的创意,新的收获。

活动现场
在庄鸿文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纷纷踊跃发言。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记录与创意的理解,认为记录是生活的镜子,创意是镜子中的奇幻世界;谈到了自己在写作中的收获,通过这次活动,明白了记录生活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在记录的基础上发挥创意。还有同学对如何更好地让正在进行的“方言与写作”项目活动更有创意提出了一些新想法,如结合多媒体元素,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此次写作工坊为晨光文学社社员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同学们表示将在记录与创意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图文/肖丽君 一审/晏武芳 二审/庄鸿文 三审/孙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