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简介
庄鸿文,女,江苏宜兴人,汉族,九三学社社员,硕士研究生,教授。
二、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地方文化、影视文化
三、教育背景及学术经历
2010年9月——2011年7月南京大学文学院访问学者;
2004年9月——2006年7月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7年9月——1998年7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助教进修班;
1989年9月——1993年7月贵州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四、现聘岗位及主要工作经历
现任铜仁学院田秋写作学院教师,科技写作中心负责人,铜仁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承担中国现当代文学、影视美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1993年8月至2018年8月在铜仁学院人文学院(原铜仁师专中文系、铜仁学院文学院)工作;
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印度尼西亚穆罕默迪亚大学工作与学习;
2018年1月至7月在铜仁市“一带双核”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工作。
五、学术成果
(一)著作:
《莎朗舞心声——羌族》(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年)
(二)论文:
1.夹缝中的生存——从赵树理、孙犁的创作看政治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文学评论丛刊》2011年6月2期13卷;
2.来自生活的禅悟——评末未诗集《似悟非悟》《山花》2014年20期;
3.现代性视野下的沈从文创作《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8期;
4.《一一》:“城市儒者”的理性观照《剑南文学》2014年1期;
5.论莫言的文学观《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7期;
6.对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的论述《青年文学家》2013年9期;
7.对漆树坪“羌年”的考察与思考《铜仁学院学报》2011年1期
8.试述生命体验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1期;
9.论电影作为艺术《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2期
10.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铜仁学院为例《管理学家》2012年19期;
11.“相信自己的眼睛”——赵树理“十七年”创作道路再论析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
12.《私人记忆的书写》《思南新时期文学作品选——文学评论卷》团结出版社2016年;
13.《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名片》贵州民族出版社2013年;
14.“美”与“爱”的追索——沈从文美学思想浅析《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7期;
15.立足当下 诚意书写——2015年的铜仁小说创作《铜仁日报》2016年3月12日;
16.坚守 开拓 担当——2015年铜仁散文创作《铜仁日报》2016年3月19日;
17.生命的荣耀——2015年铜仁诗歌创作《铜仁日报》2016年4月2日;
18.俗世生活的感性记录——崔晓琳文学创作印象《铜仁日报》2017年12月16日;
19.对生命疼痛的感知与怜悯——读陈丹玲散文集《村庄旁边的补白》《铜仁日报》2017年12月22号;
20.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学《黔东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作品选》团结出版社2016年10月;
21.阅读《环佩声处》的几个关键词《铜仁日报》2018年1月12日;
22.现代性视阈下的乡村叙事——肖江虹小说论《铜仁日报》2018年2月2日;
23.一个孤独者的心灵独白——读尹嘉雄《向前向后》《铜仁日报》2018年7月6日;
24.古龙川的地方书写——评安元奎散文集《河水煮河鱼》《铜仁学院学报》2016年3期。
(二)课题:
1.贵州羌族文化名片研究 (黔省专合字【2009】155) 2010.1-2010.6 省部级
2.贵州羌族建筑文化研究 (黔省专合字【2013】72) 2013.3-2014.5 省部级
3.文学作品中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主体呈现(13ZC080) 2013.10-2015.10 地厅级
4.新形势下我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校级
(三)获奖情况:
1.2014年获铜仁市第六次社科评奖三等奖
2.2014年获梵净山年度文学奖文学评论奖
3.2014年获铜仁学院优秀教师
4.2003年获铜仁地区第二届政府文艺奖三等奖
5.2000年获铜仁地区首届政府文艺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