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实践 >> 正文
教学科研
 
教学实践 >> 正文
我校召开“写作与沟通”课程教学 改革暨通识教育微论坛
日期:2021-04-09 00:00:00  发布人:tqxy  浏览量:

为深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通识教育教学研究及改革的实践探索,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我校于48日在明德楼召开“写作与沟通”课程教学改革暨通识教育微论坛,共同探讨通识教育的理论与教学等问题。写作研究院全体教师、《写作·沟通》教材主编及本学期担任《写作与沟通》课程教学的全体教师参加会议。写作研究院院长孙向阳教授出席会议,会议由写作研究院教务科科长陈洁主持。

会上,陈洁首先介绍了“写作与沟通”模块课程开设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她说自2018年,学校专门写作研究院,正式启动《铜仁学院大学生写作与沟通能力提升计划(试行)》以来,将培养大学生的阅读、写作及沟通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并专门在通识教育平台中增加“写作与沟通”模块。课堂教学改革是推动我校通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我们必须把大学生写作与沟通能力作为核心素养打造的理念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

会上,《写作·沟通》教材主编王晓旭、肖跃玲就课程课程定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及教学建议做主题发言。他们说,《写作与沟通》课程是为大学生开设的一门“精神成人”提供坚实价值根基的全校通识类课程,是针对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偏重实践性,旨在学生现有的写作与沟通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通过较为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其达到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书写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参会教师围绕“写作与沟通”课程教学改革及通识教育问题进行了激烈而深入的讨论。写作研究院写作研究中心负责人庄鸿文教授就通识教育作了重点发言。她说,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大学语文”距离一个成熟的学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就是一个正规的学科专业,研究“大学语文”本体问题其实就是一种专业化研究。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意识与学术意识,进行自我启蒙和自我反思,不断提升我校通识课课堂教学质量。

最后,孙向阳为会议作了总结发言。他强调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的健全人格的公民。在整个大学教育中,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只有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既精通某一门专门学问又具有全面素质基础的“整全人”。各位老师一定要转变理念,不断提升通识教育的教学水平,才能实现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跃升。

(文/陈洁 图/张竹芮 审/孙向阳)

说明: ECA6DD4F56A26596A333D1F8F6C63C31

会议现场

与会教师发言 

说明: IMG_4914(20210409-105906)

合影留念

 


核发:0 点击数: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