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写作研究院田秋讲堂第十一场在我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开讲,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贵州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索良柱老师作了题目为《从个人创伤到文学创作:以鲁迅的“看客”情结为例》的学术讲座。写作研究院庄鸿文教授担任本次讲座主持人,人文学院中文系负责人李子芯教授,写作研究院肖跃玲、唐竹英老师,铜仁幼儿师专李晶老师与来自人文学院的近200名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中,索良柱老师从对鲁迅的作品细读入手,围绕着“看客”形象分析了“看客”情结产生的原因,并由此来说明鲁迅作品的世界价值。索教授说“看客”贯穿鲁迅所有写作,并列举《祝福》《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等作品中对“看客”的描写总结出“看客”不分阶级、性别、职业、年龄、亲疏。鲁迅的“看客”情结从何而来呢?索老师谈到,鲁迅本人给出了答案,一个人的创作和自身的经历有着莫大关系,鲁迅的经历造就了鲁迅的文学创作。他还说,在其他国家作家笔下也可以看见“看客”的存在,但是却没有人形成像鲁迅这样的情结,“看客”成为解读鲁迅的一把钥匙和切口。
在讲座交流环节,在座师生积极与索老师进行交流并提问。索老师强调,经典文学作品的意义绝对大于作者的原意,经典作品之所以能够称之为经典恰恰在于它经得起千千万万次的解读。
两个半小时的学术专题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石丽凤 杨英/图文 孙向阳/审核)

索良柱老师作讲座

李子芯老师在现场与索良柱老师交流

学生现场提问

庄鸿文老师主持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