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贻望,湖南溆浦人,中共党员,铜仁学院大数据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教育部中西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贵州省科技专家库入库专家,铜仁市第四批市管专家。长期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著近50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项,主要讲授《操作系统》《机器学习》和《智慧农业》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黄贻望秉持着“教学是教师的天职,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的宗旨,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践行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信条。他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机器学习》等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的教与学双向深度融合。他鼓励与引导感兴趣的本科生加入研究生课题组讨论,提升学术视野和研究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指导本科学生获多项省部级大创项目立项,其中国家级1项,荣获“互联网+”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励,在《福建电脑》等计算机类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多人考取安徽工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指导研究生黄雨鑫考取贵州大学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生继续深造,指导在读研究生王国帅作为交流生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玉米基因序列智能检测方面的研究,为学生的成长和能力提升搭建了较为广阔的平台。
在教学与人才培养中他倾注了诸多心血,多次荣获铜仁学院“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但对他来说,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看到学生的成长与进取,正如他所言:“作为一名教师,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听到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绩的消息。”

黄贻望教授给本科党员学生上党课
坚守数字赋能的探索者
育人为本,科研先行。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黄贻望深谙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作用,始终坚守科研一线,在人工智能、服务计算、软件形式化方法等领域深耕不辍。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著近50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衡量高校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尺,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领域知识的业务流程可变性配置建模分析与验证关键技术研究”获批立项,并于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结题验收。2020年,他主持申报的项目“开放环境下大规模噪声监督图像分类鲁棒性机制研究”再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该项目针对开放环境下图像分类中普遍存在的标签噪声问题探索鲁棒性学习机制,提出了系列创新性方法,相关成果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他多次参加中国计算机大会、服务计算学术会议等高水平学术活动,2017年赴美国夏威夷参加IEEE服务计算国际会议与国际同行深入交流。
从业务流程管理到人工智能应用,从理论方法创新到实际技术突破,黄贻望的科研之路展现了一名学者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社会需求的敏锐把握。
构建科研生态的服务者
作为分管科研与社会服务的管理工作者,黄贻望深知良好的科研生态和学术平台对学院发展至关重要。在学院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下,他在行政管理岗位上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担任大数据学院副院长期间,他积极推动学院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建立了多个校企合作基地和产学研平台,聚焦民生领域的实际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给铜仁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他多次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咨询。2019年,他和同事们负责组织申报的“全国博士后高端学术论坛”获得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立项,同年10月在贵州省德江县成功举办。2023年,他和同事们再次组织承办了“贵州省计算机学会学术年会暨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论坛”,论坛得到了铜仁市政府、市科协和铜仁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贵州日报、贵州科创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
除了专业技术服务外,黄贻望还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践行社会责任。在深耕黔东大地的同时,这位从湖南溆浦大山里走出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始终心系家乡发展,多次对家乡的教育和建设进行资助,将“反哺桑梓”的赤子情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助学、助建行动。
(供稿:教师工作处 一审:张东方 二审:张朝飞 三审: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