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光仙:深耕学术培沃土 笃行思政担使命
  • 发布人:
  • 时间:2025-07-23
  • 点击:
  • 来源:
  • 打印

冉光仙,女,中共党员,铜仁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负责人,系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铜仁市第四批市管专家,曾被中共铜仁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执教33年,她默默耕耘、砥砺初心,感恩奋进、情怀炽热,以知识分子的担当服务社会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领域书写着育人篇章。

理论沃土勤耕耘,学术创新勇争先

作为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冉光仙始终将学术研究作为砥砺前行的基石,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领域成果丰硕。2009年,她成功申报并主持了铜仁学院首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实现了该校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2013年,该课题以“良好”评价等级顺利通过结项验收,成为铜仁学院首个圆满完成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助推铜仁学院科研项目迈上新台阶。更为突出的是,她主持的另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因成果优异获评“免于鉴定”,这一荣誉在地方高校中并不多见。免于鉴定不仅是对项目质量的肯定,更是对学者学术信誉的认可。这些成绩的背后,体现了她对学术研究的孜孜追求。她在《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50多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25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4篇,《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1篇。

冉光仙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分论坛上发言

在科研工作中,冉光仙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术创新活力。她先后荣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贵州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省级重要奖项。她还连续3次斩获铜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这些丰硕的科研成果不仅彰显了她突出的学术研究能力,更生动记录了铜仁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显著进步。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审专家,冉光仙多次被认定为“认真负责的结题鉴定专家”。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专业的评审眼光,赢得了学界同行的尊重。

教学相长育匠心,桃李千枝映初心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任务,思政课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价值观的塑造。冉光仙深知,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入脑入心,必须打破“照本宣科”的传统模式。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学概论》等课程中,她运用“理论浸润+实践感悟”的教学模式,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通过“问题导入—互动研讨—实践延伸”的教学链条,课堂从“教师主讲”变为“师生共研”,学生从“被动接受者”成长为“主动思考者”。“冉老师的课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现实生活,她总是能用生动的案例把抽象的社会学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这是学生们对她课堂的一致评价。

面对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要求,冉光仙以科研反哺教学,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她主持的贵州省教改项目《“020”教学模式在〈社会学概论〉中的应用》,创新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课前预习—课堂深析—课后拓展”的闭环学习体系;其主讲的校级课程思政“银课”《社会学概论》以“优秀”结项,成为思政课与专业课有机融合的典范。这些成果背后,是她对思政育人时度效的精准把握,更是她深耕教学、精益求精的缩影。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冉光仙坚持“学术为基、育人为本”,悉心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实践。她所带学生不仅在高水平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更荣获国家奖学金。她常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激励学生,着力培养一批兼具学术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深耕学科强内涵,笃行思政担使命

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带头人,冉光仙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工作,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专业知识,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学院学科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2024年,她积极参与铜仁市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调研,深入基层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状,掌握理论研究、交流平台、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积极参与修订本科、硕士培养方案,此外,她还承担教学督导的重任,通过听课、评课、经验分享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贡献力量。

为拓宽学术视野,提升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影响力,冉光仙多次参与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在《重庆高教研究》青年学术委员会第三届青年学术沙龙上,她围绕《法兰西内战》的治理场域论发表深度见解,与其他与会专家共议理论前沿;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58次学科论坛暨“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她作了题为《定力与活力: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报告,强调学术支撑是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她与来自13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所作报告《马克思精神富有思想探賾》获得广泛好评。

从学术殿堂到思政课堂,冉光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与担当。2024年她获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并荣升二级教授,2025年入选铜仁市第四批市管专家,这些荣誉是对她多年默默耕耘的高度肯定。“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绽放时代光芒”是她不变的追求,未来她将继续在理论传播与育人实践中深耕不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供稿:教师工作处  一审:张东方  二审:张朝飞  三审: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