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雷,中共党员,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联培),贵州省第十三批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西南石油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访问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现任铜仁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咨询专家,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缓蚀剂与水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任《表面工程与再制造》《Materials Letters》《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等10余本杂志编委/客座编辑,任《Green Chemistry》等100多个期刊评审专家,铜仁市第四批市管专家。
深耕产业需求,重构教育逻辑
2015年在重庆大学博士毕业后,郭雷一直在铜仁学院工作,他勇担立德树人使命,注重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承担《应用电化学》《材料分析测试方法》《环境材料导论》《专业英语》等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良好,得到师生们的高度认可,在铜仁学院中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及卓越教学奖评选活动中多次获奖。
他依托黔东地区丰富的矿产及药用植物资源,提出了“教育——产业——创新”融合式发展模式,带领团队与铜仁多家龙头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牵头组建了铜仁学院锰系新材料与绿色化工产教融合头雁人才拔尖班。他还重注“在地国际化”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牵头全职引进苏丹籍高层次专家1人、聘用来自土耳其、德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韩国等国家的研究生外籍联合培养导师10余人,形成了以国内骨干教师为主体、海外专家为补充的国际化师资梯队。
近年来,他培养本科生60余人,联合贵州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0余名,培养的首届硕士生顺利考入北京化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指导的多名学生在挑战杯、三创赛、中国国际大学生竞赛奖中获奖。牵头组织了2022年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贵州分会场)——新材料与化学工程论坛,参与的“地方高校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及国际视野培养模式探索”项目获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他始终做到忠诚担当、勤勉尽责,自觉践行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倾情倾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理想信念,能与我们国家命运紧密相关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郭雷(左一)在清华大学访学期间开展科研工作
筑牢科技根基,赋能地方发展
面向新材料、“双碳“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围绕贵州省“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郭雷积极组建铜仁学院材料电化学与表界面工程创新研究团队,积极开展电池材料与器件、表面改性与涂层技术、低维材料设计及性能调控等领域研究。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国博士后一等资助基金面上项目1项,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教育厅拔尖人才计划、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贵州省教育厅特色领域研究项目、企业委托研发项目等课题共计20余项,发表SCI学术论文200余篇(累计被引用150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10篇,热点论文6篇,H因子数69,i10指数216),连续4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对推动铜仁学院化学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具有突出贡献,获批国家专利20余件。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其主编的铜仁学院首部全英文专著由Elsevier出版社出版,全球发行。获贵州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2项。
金属空气电池、新型水系电池是国际社会快速发展大背景下的重要能源板块,郭雷立足贵州省锰矿产资源丰富优势,依托贵州省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全省重点实验室、铜仁碳酸锰矿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聚焦于锰基铝空气电池、锌锰液流电池等关键材料研发,联合清华大学、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力量,积极对接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填补了贵州省在此类研究领域的空白,推动锰系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条延伸发展,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注入了科技“新动能”,对提升黔东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郭雷(左四)携团队成员赴企业调研洽谈
郭雷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创新的科研精神和务实的教育理念,为地方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位来自河南普通农村家庭的学子,扎根铜仁,以学术为基,以产业为翼,用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科技报国,奉献西部”的人生信念。未来,他将继续发挥专业领域特长,砥砺前行,助力铜仁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供稿:教师工作处 一审:张东方 二审:张朝飞 三审: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