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4交流周|我校党委书记朱克乾: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 发布人:
  • 时间:2024-08-26
  • 点击:
  • 来源:
  • 打印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的智慧、记忆与情感,它既是过去的见证,更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石。”8月25日,我校党委书记朱克乾在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文旅融合、遗产保护与地方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说。

朱克乾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举办文旅融合、遗产保护与地方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列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也是探索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的学术思考。

朱克乾说,贵州自然遗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黔山贵水勾勒出了“山地公园省”的轮廓,孕育出了“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奇观。截至2023年底,贵州拥有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梵净山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4处;757个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和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640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0余项,绘就出一幅生动的多彩文化画卷,“文化千岛”之美誉蜚声海内外。

朱克乾说,铜仁地处黔东北,自古就有“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说法,市域内自然环境独特、文化资源丰富,梵净山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石阡说春是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万山汞矿遗址被认为最具历史考古价值的工业遗产之一,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省级非遗项目85项。合理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自然和文化遗产,一方面可以推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助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也可以激活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绽放新光彩。

赓续中华文脉,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朱克乾指出,作为一所建在铜仁的本科高校,铜仁学院聚焦区域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独特的民族风情,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深入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深度参与了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和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的创建,是贵州省唯一加入国家公园国家创新联盟的高校,贵州省梵净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增列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江口、万山等地建立非遗实践基地,开发了贵州少数民族符号文化解读等文化类精品课程10余门,开展非遗传承人培训600余人次,为铜仁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贡献了铜仁学院的智慧和力量。

朱克乾表示,这次研讨会以“文旅融合、遗产保护与地方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就是要让遗产活化利用的理念与实践在爽爽的贵阳碰撞出新的火花,期待各位专家跨越地域与文化界限,深入交流、相互启发,共同为贵州乃至中国的文旅融合、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创新思维。

编辑:张东方  一审:田淼  二审:梁光华  三审:叶丹

我校党委书记朱克乾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

我校党委书记朱克乾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