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铜仁学院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之“黔东傩文化”展演在艺术学院音乐厅举行。来自德江县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永柏及其团队为师生们再现黔东傩文化艺术,共300余名师生到场观看。
“傩”,古书解为驱鬼逐疫。在民间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逐渐在歌舞中增加了故事情节,从而向傩戏转化,而这种傩戏就是最原始的戏曲。傩戏的演出一般分为开坛、开洞、闭坛三个阶段,其演出形式很具特点。首先,傩戏表演者出演时大多戴面具;其次,傩戏的演出形式与其他戏曲不同,它在表演过程中,会与冲傩等宗教活动融为一体,还将穿插不少巫术表演。
活动伊始,表演者们伴随着锣鼓声,身着特质的戏服、头戴木制面具,利用特色的方言进行着诙谐的对话。他们那嘹亮的唱腔、轻盈的步伐、熟练的动作,使得音乐厅仿佛正在上演着一场远古时最原生态的祭祀活动。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据表演者介绍,他们表演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在讲述寓意平安和幸福的故事。
现场的观众感慨道,初看,如人鬼神乱舞,完全不知所云;再看,如人神交流,其辞真切;细看,就觉言语丰富、表情夸张,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视觉震慑和畏惧感、崇敬感。师生们表示,此次活动不仅使自己近距离接触和认识了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增强了自己对民族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心。
(人文学院 肖莉 李北玲/文图 宣传部 谭钰/编 叶丹/审)

展演现场

我校留学生观看展演

表演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