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
首页 >> 奖助学金 >> 正文
奖助学金
 
热点推荐
奖助学金 >> 正文
“搓一顿”之我见——奖学金如何合理使用
日期:2018-03-14 00:00:00  发布人:xszzglzx  浏览量:

奖学金“科学”使用手册

 

  获得奖学金本来是一件令人欣喜、令人振奋的事情,这份荣耀和喜悦也大可以与更多人分享,激励自己和身边的人共同进步。但当拿奖学金来请客逐渐变成一种“潜规则”“惯例”或“潮流”,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时候,我们就有必要对它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了。

奖学金不应该分享,想获得奖学金,要靠自己争取。

  在大学想获得奖学金,需要付出努力。奖学金是奖励那些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更努力的人,大学奖学金并不是雨露均沾,也不搞平均分配。因此,拿到奖学金就必须请同学们搓一顿,这是一种不健康的陋习。如果其他人想要搓一顿,就应该自己去争取奖学金,而不是蹭吃蹭喝。同时,这种行为也不符合国家和各级设立奖学金的初衷。所谓奖学金,本质上是奖励勤奋好学,而不是奖励好吃懒做。

别人领了奖学金要分享,我领了奖学金同样该分享。

  大学分享奖学金已成为习惯。我身边的大学同学如果获得奖学金,都会拿出一小部分请大家吃顿饭,表示个意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习惯这个东西,当然不一定都是好的。但是,已经形成了惯例,大家都会坚持下去。一般情况下,请室友吃顿饭,花不了多少钱。尤其是大学周边的小馆子,都比较便宜,这种行为相当于是联络感情,增进同学情谊。别人拿到奖学金,自己也没有少分享这种喜悦,自己拿到奖学金,也应该让同学们分享喜悦。

不想分享奖学金,但迫于顺应“潮流”。

  从内心里,我并不想分享奖学金,这是因为我真的需要这笔钱。我家里经济困难,父母为了给我凑学费和生活费,付出了太多辛劳,在学校里我努力学习,就是想通过自己的行动减轻父母负担。能够得到奖学金,是学校对我在学习上的认可。我希望将这笔钱用到刀刃上。但是在我周边,别的同学得到奖学金都会请客,也请了我。如果我不参加,就可能会被疏远。如果我不回请,别人会觉得我抠门。因此,我虽然不愿请客,还是“被迫”请客了。

下面看看郑小助的的看法吧

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当下,有很多学生认为“别人领了奖学金要分享,我领了奖学金同样该分享”。养成分享的意识,是值得鼓励和弘扬的优秀美德,但如果一味把“搓一顿”“舌尖上的奖学金”当作是获得奖学金的“标配”恐怕就值得商榷了。因为这样的行为已经背离了奖学金的设立初衷,这种单纯奖励口腹、满足味蕾的“标配”并不值得倡导,需要我们从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视角看待奖学金的意义和价值,理性地将其用于学习和生活中。

 

几家欢喜几家愁。

  表面上看,“搓一顿”是一种很接地气、皆大欢喜的庆祝方式,而事实上不少学生是迫于“惯例”的压力,或者担心被贴上“抠门”标签,不得不跟风随大流,特别是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无奈地把本该用在刀刃上的钱花在了提升“恩格尔系数”方面,无法真正将其用于改善学习生活,甚至还可能造成后续的经济压力。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在瓜分或强占他们通过努力获得的成长成才资源。同时,“搓一顿”更像是烟花易冷,并且盛行吃喝的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大学生良好的公众形象,腐化了大学生即将走进社会的惯性认知。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奖学金管理逻辑和使用方式,相信其中一定会有比“人间烟火气”更有意义、更值得推崇的部分,有些学生把奖学金投入到创业项目里,让优胜荣誉与创造精神巧妙融合,开启一段创新创业的探索之旅;有些学生把奖学金投入到科研竞赛里,让才智拼争与学养积淀接续发生,开启一段术业精钻的求知之旅;有些学生把奖学金投入到游学活动里,让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比翼齐飞,开启一段广博视野的文化之旅;有些学生把奖学金投入到社会公益里,让自我实现与社会责任同向同行,开启一段利人利他的大爱之旅;有些学生把奖学金投入到班团建设里,让个人进益与朋辈成长齐头并进,开启一段纯正学风的互助之旅……相比于刺激味蕾、满足口腹,或许这些才是奖学金真正的价值所在,是让我们开眼看世界、开怀闯世界的一股正能量。

  与其“搓一顿”“雨露均沾”,不如“比、学、赶、帮、超”,一起前进、一起出彩。希望越来越多的学生能以优异的表现赢得奖学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获奖学生能把奖学金真正用到实处,不仅为自己的发展成才提供支撑和保障,还能带动更多身边的同学追求更高的目标和理想,一同谱写新风尚、共筑新时代。

 

同学们继续加油吧!

明天的奖学金正在等着今天奋斗的你!


编辑 刘晓琴 审核 石建成

点击数: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