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人才工作 > 乡村振兴
贵州日报:铜仁学院“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2021-11-24 00:00:00  浏览量:599

  

  1920年,风雨如晦。在铜仁市锦江北岸两板桥,在铜仁学院老校区旧址,明德学校破土而出。从那一刻起,明德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绽放。

  百年筚路蓝缕矢志弥坚。从明德学校到铜仁学院,从两板桥的红砖瓦房到川硐教育园区的现代学府,栉风沐雨、几经迁并、数易其名,无论处于哪个办学阶段,“明德”精神始终激励着学校的成长,“明德”二字始终是校训的首要内容和育人的基本准则。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教室,更重要的责任是用科研成果服务社会。我会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一线工作,将项目做在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1122日上午10点半,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农学系水产教研室主任梁正其正在给2019级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学生们上党课。

  在课堂上,梁正其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本职工作相结合,以此次全会精神为指引,将服务地方产业的初心融进灵魂,努力做好教学工作,带领铜仁学院生态渔业服务团队,为铜仁生态渔业发展服务,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把这次全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铜仁学院“稻蛙教授”梁正其到印江自治县鹅岭街道张家村稻蛙养殖基地作技术指导

  “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2019级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冉涛认真聆听讲课后说,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的一名大学生,不仅要在学校学好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还会常跟老师下基层,利用所学所知,助力当地群众发展好水产业。

  “冉涛在水产养殖方面很有天赋,而且学习也十分刻苦努力,在我们实施的稻蛙种植养殖产业中功劳不小。”梁正其说。今年3月,梁正其带领冉涛等学生在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张家村建成稻蛙综合种植养殖基地,在团队与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产业取得良好效益。

  截至今年9月,该稻蛙生态种养基地已建成示范基地200亩,在建基地460亩,辐射养殖1000亩。如今,实现亩产稻米600余斤,产值1万余元,亩产稻蛙约2200斤,产值5万余元,每亩田收益可达7万元。接下来,将会继续推广好稻蛙综合种植养殖产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梁正其说。

 

(转自铜仁学院微校园 梁正海/审)

点击数:599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