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我校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课题组在国际Top期刊《Food Bioscience》(Q1,影响因子5.9)发表题为“Novel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Luteolin and its analogues as potent inhibitors of xanthine oxidase activity: Inhibition thermodynamics, kinetics and docking simula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工作由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21、2022、2023级本科生陈佳荣、马傲、黄琪、晏江洲在姚元勇、陈仕学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充分展示了我校本科生在科研创新与实践方面的突出能力。
该研究是依托课题组构建的“地方本科院校材料与化工类新工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该教育模式下产出的又一重要成果。研究聚焦于类黄酮抑制剂(木犀草素及其类似物)对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活性的抑制机制,为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研究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及其类似物经去质子化形成的酚类物质是有效的抑制剂,对XOD产生的超氧化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热力学分析中,不同温度下F0/F与[Q]的Stern-Volmer图未能证明多项式-线性拟合,而是在不同程度上接近x轴,这偏离了预期的良好线性关系,提示抑制的热力学可能与浓度有关。在较低浓度下,抑制剂与酶形成的基态复合物以静态荧光猝灭为主,表现出良好的线性拟合;而高浓度下呈现出非接触型作用机制,反映为猝灭强度减弱的非线性特征。此外,抑制动力学研究表明,木犀草素类化合物表现出浓度依赖的混合型抑制模式(兼具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同步荧光分析与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抑制剂与XOD之间存在特异性相互作用。该研究在深入阐释抑制机制的基础上,拓展了黄酮类天然产物作为XOD抑制剂的潜在应用价值。
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课题组立足贵州铜仁丰富的生态食药两用生物资源,围绕铜仁“梵净山珍 健康养生”品牌建设,专注于功能性生物资源的深度开发与产业化升级,助力构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全产业链。目前课题组共有4名教师(其中博士1人,硕士生导师2人),围绕三大研究方向开展深入研究:(1)药/食同源生物资源功能性物质基础研究及分离纯化;(2)功能性成分体内外评价、筛选及机制研究;(3)超分子药物载体设计及性能研究。课题组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该团队在学生培养方面成效显著:指导学生获贵州省学科竞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发表论文 1 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助力3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1人获铜仁学院“明德学生奖”,1人获评省级优秀大学生。
本次研究成果的发表是我校持续推进高质量本科教育与科研融合育人机制的又一重要体现,充分展示了地方高校在基础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潜力与活力。
(供稿: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审:张东方 二审:张朝飞 三审:叶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