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内容详情

编号:202107081104492910
申请日期:2021-07-08
申请人 龙* 性别
年龄 27 职业 硕士毕业生
信访部门 校长信箱 问题类别 其他
主题 自荐信
内容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 我是来自铜仁的一名学生,我叫龙彬,今年27岁。2016年大学本科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雕塑)专业,202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因为一直对贵校有向往之心,今天给您写这封信是想自荐一下,所以今天就想通过给你写信的方式,让您多了解一下我的一些情况。 我的专业是美术(雕塑)专业,雕塑专业从表面上来说就是做雕刻的,但雕塑专业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是雕刻了,雕刻只是我们入学时要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现在提倡跨学科发展,因此雕塑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地打破学科界限,走向跨学科领域。我们在学校不仅要学好基本功还要做跨学科研究以及对当代艺术的前沿探索,基本功为我们的造型能力打下基础,学术研究则是对社会的需求及面临的问题作出回应。大学期间我不断地寻找研究的切入点,在研究生期间我一直偏执与传统艺术的研究,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之一,传统微型雕塑的艺术语言,就是在传承中国传统微型雕塑艺术语言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与当代艺术语言相结合,对传统艺术语言进行当代转化,最终满足当下人民的审美需求和美学价值观,这一研究是通过木雕的媒介呈现的,对木质材料于手工进行精微雕刻,对基本功的需求也相对要高,因此也给我带来一下这些领域的研究及实践,比如:石雕、玉雕、工艺美术设计、艺术衍生品设计,这些都是在我的专业领域之内及研究范围之内。此项研究的作品给我在大学期间带来了比较满意的成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 乡村艺术文化的建设及研究、艺术与乡村,是我在研究生期间的另一研究方向,这两项研究课题是直接贴近现实的。俗话说,艺术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产物,人在欣赏它的时候是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其发展趋势是象牙塔形式。所以针对这些人们对艺术的认知,我就思考艺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与社会接轨,如何走进普通的人群,如何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创造价值,在社会发展中如何体现其价值,以此来解决艺术的孤芳自赏、脱离社会现实的问题。因此,我做了乡村艺术文化的建设与研究及艺术与乡村的课题,一者是为了摆脱以上对艺术的言论,让艺术走进人民的生活中,走进现实,从而体现出艺术在社会生活发展中的价值。二者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艺术的方向来进行乡村振兴下的艺术乡村的建设,改善及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及文化素质。三者是研究本土乡村文化,建立本土美学体系,从而达到文化自信。此项课题基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不断地下乡下村做田野调查,收集乡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村民面临的问题,通过艺术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做到挖掘和宣传地域文化特色的目的,也为乡村文化建设做出了一定的成果。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艺术专业的学习不仅是技能的学习,同时也是要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美学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从艺术层面更好的为社会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渠道,发扬并弘扬我们本土美学特色。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积极的参加了我们学校组织的一些乡村艺术建设,比如,羊蹬艺术合作社、七塘村试验田艺术项目、杨家坝艺术项目等,通过参加这些学术性很高的艺术项目,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在2020年暑期我在我们松桃县这边发起了自己的艺术研究项目“墙绘艺术计划”。此项目的目的在于弘扬本土的刺绣文化,让苗绣艺术从手工变成公共艺术项目,达到建设乡村美化乡村的效果,从而达到苗族刺绣文化的文化输出作用,并将项目的进展及效果发布到我自己的公众号(蜉蝣美术馆)里面。但由于现实原因,项目在第一期方案实施完成后暂停了,等以后我稳定再重启。 从教学发面来讲,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分享的人,我很乐意将我自己的所思、所想及知识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我乐于教学工作,在我看来,教学工作是一份伟大的工作,一边做好研究一边做好教学是做为一名教师来说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是通过实践解决和解答相关问题,深刻理解问题的内涵,教学就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向学生传授,同时也在传授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的接受专业技能及技能的延伸,而不是被动的去灌输技法,学好美学理念,对未来学生不管是走进教育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在思想和技能上都有所优势,技能只是工具,更多的应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思想认知能力,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在面临和解决问题时心如明镜、了然于胸,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 通过了网上资料了解到贵校的各种优势和学科建设的前瞻性及学术性,了解到贵校的学术氛围及教学的包容性,同时贵校的美术教育专业也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并且了解到你们学校在艺术专业领域有着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并且在学术上很活跃,因此很想加入这个团队中来,从而也能在贵校提供的平台上更加发奋学习及研究,为贵校在教学、学科建设及学术研究上做一点微薄的成绩,不管从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上我都有自信能做好。我的专业特长囊括乡村文化生态研究,艺术与介入乡村,艺术美学理论,中外美术史,绘画,当代木雕、石雕、玉雕、陶瓷雕塑、工艺美术设计、艺术衍生品设计、景观雕塑设计及制作、艺术创作思维研究,如有机会,希望可以为贵校学科建设做出一点绵薄之力。 我生于斯长于斯,深深的热爱这片土地和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从大的方面来说,我见识到了我们文化发展建设和宣传的雷同性,当我走在家乡甚至周边的景区,从建筑到工艺品上都是一条生产线上下来的,我对此有点失望,不同的地域特色不就应该呈现不一样的文化输出吗,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得深入基层,深入挖掘地域特色,为本土文化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思路。从这个层面上讲想为自己的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一点贡献,家乡在我看来有着很大的文化宝藏等着我去研究和发扬。如果可以,未来我将认真做好科研工作,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自己开办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文化工作室,致力于在学校提供的平台基础上,充分发挥工作室的作用,做到与对外充分的交流,形成与外界对接的窗口,钻研学术,研究教学,从而充分体现出学科优势,发展本土文化,建立本土美学体系,展现出本土文化内涵,提高本土文化输出。来写了这么多,希望校领导能够读到,不管将来如何,都非常感谢校领导花了宝贵时间读到这里。(本来想附上个人简历的,但没有权限) 我知道贵校只引进博士研究生,很少引进硕士生,但在这里我还是斗胆毛遂自荐,若现实条件所限,不能如愿,以上所述权当与贵校学术交流了。 此致 敬礼 自荐人:龙彬 2021年7月7日
受理部门 校长信箱 计划完成时间 2021-07-12
处理进度 处理完结 完成时间 2021-07-12
答复内容 您好,来信已收悉。市里发布的我校今年人才引进指标只有30名博士;您可以持续关注铜仁市发布的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方案和我校官网。
信访人的评价: 还没评价

发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