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刘丰泉,科普部部长蔡中孚、副部长冯新贵一行来我校考察指导“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我校在行政楼8326会议室召开座谈会。我校副校长王嘉福、科研处处长张学飞、国学院院长廖延林,铜仁市社科联副主席徐明忠,我校“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部分研究员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张学飞主持。
会上,王嘉福代表学校向省社科联对我校社科研究、宣传与普及工作的关心、指导表示感谢。王嘉福表示,铜仁学院地处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这为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我们将珍惜省社科联授予的“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这一称号,不断加强科学研究,积极开展社科宣传普及,建好武陵民族文化研究示范基地。
廖延林向考察组介绍了武陵民族文化研究示范基地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是立足铜仁需求、国家标准,利用武陵山片区尤其是梵净山区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有计划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普及工作。二是积极参与全省社科联系统大调研活动,提交了高水平的研究报告。三是积极组织专兼职研究员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仅2018年上半年已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获得国家级项目立项1项,省部级项目立项4项。四是精心组织贵州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成效明显,5位专兼职研究员的研究成果分别获表彰。五是开设周末国学大讲堂,面向初高中学生开展国学教育,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刘丰泉在座谈会上指出,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的建设旨在发挥各平台在社科宣传及普及方面的突出作用,铜仁学院武陵民族文化研究示范基地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值得肯定。他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武陵民族文化研究示范基地严格按照“有机构、有规划、有方案、有活动、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有基础、有氛围、有实效”的原则,做好社科宣传与普及工作。
蔡中孚、冯新贵分别对我校“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会后,考察组一行参观了我校梵净山人文生态馆,对武陵民族文化研究示范基地的办公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向菲/撰稿 张华星/编辑 何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