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创新型拔尖应用人才培养国际论坛
  • 发布人:
  • 时间:2025-09-28
  • 点击:
  • 来源:
  • 打印

9月27日,在贵州省教育厅指导下,由我校主办的“创新型拔尖应用人才培养国际论坛”在梵净山人文生态馆举行。论坛主题为“教育强国与创新型拔尖应用人才培养”。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贵州大学特聘教授刘同先出席,我校党委书记朱克乾教授致辞,校长石维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论坛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全年期活动之一,邀请到了孟加拉国、印度、伊朗、意大利、缅甸、巴基斯坦、韩国、斯里兰卡、西班牙、泰国、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高校知名学者,聚焦“创新型拔尖应用人才培养的机制与范式”这一重要议题,共同探讨学科调整与创新拔尖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朱克乾代表学校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各界同仁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培育创新型拔尖应用人才已经跃升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愿景,本次论坛聚焦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问题,既是思想的碰撞,更是智慧的共鸣。他表示,学校一定切实提高站位,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服务,全力办好这次论坛。他希望各位嘉宾在学术交流之余,感受铜仁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让这场研讨会成为思想启迪与身心愉悦的双重旅程。

论坛上,8位特邀嘉宾围绕主题作了主旨报告,开启大学精神与创新理念的高层对话,交流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和范式,推进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探讨学科调整机制与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和发展。

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史静寰教授围绕教育强国建设中应用型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问题研究,对人才培养领域值得关注的变化、世界发展大势及教育面临的挑战、AI发展与行业和教育背景(院校)的相关性、国际社会及发达国家的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解析,介绍了中国方案和教育强国建设路径,强调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要持续进行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

英国华威大学AI技术下毕业生高就业率数字学习高级顾问Natasha Nakarikova指出了技术、人工智能和数字工具的快速转变正在改变教学、学习和评估,并围绕华威大学高等教育课程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和驱动力、数字学习现状、转型关键要素、转型案例等方面进行了分享,提出了未来挑战与发展目标。

我校副校长龚静教授围绕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问题提出、创新型拔尖应用人才概念建构、创新型拔尖应用人才培养探索等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我校的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学科专业优势以及探索实践“山”字形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举措与经验成效。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陆一教授从党和国家战略性表述向大家阐述了人才培养任务,指出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强调我国政府对教育体系具有强大的形塑能力与治理能力,同时介绍了中国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提出要构建有利于拔创人才成长冒尖的教育生态。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建如教授围绕产教融合与拔尖人才培养实践、产教融合与应用型教育的本质、产教融合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证等方面,阐述了产教融合与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强调聚焦于产业需求培养人才企业参与到教学实践环节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贵州理工学院黄名正教授介绍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迭代、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历程,阐述了贵州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培育)探索构建“5723”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的情况,提出了下一步的战略导向与时代使命、创新育人模式与培养目标、改革举措与发展愿景。

安顺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宋生琼教授介绍了该校的发展历程,围绕国际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亮点、成效,分享了安顺学院卓越文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表示要在文旅融合的时代浪潮中彰显特色价值,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我校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陈仕学教授分享了材料与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围绕新工科发展要求及人才能力发展需求,以课程内容转化和教学方式改革为推手,对材料与化工专业类新工科人才创新实践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提出新模式。

论坛期间,还举办了主题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地方高校何为?”圆桌会议。在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蒋家琼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建如教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陈钧教授,贵州医科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主任兼教务处副处长修江帆副教授,苏州大学外籍专家michael c. hsu,我校教务处副处长冉耀宗副教授,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地区发展需求、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交流分享。

2025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主题年,交流周围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青少年交流、人文交流、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及“一带一路”合作六大活动板块,通过论坛研讨会、展览展示、交流合作洽谈会、赛事活动、人才培训、活动营夏令营等形式,助力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开展科研平台合作与建设、推动双向人员密切往来、联合开展合作办学、深入实施数字教育国际合作和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推动交流周服务更宽领域合作等教育及人文交流领域,形成了系列项目。

(供稿:党委宣传部  一审:张东方  二审:张朝飞  三审:周永雄)

开幕式现场

我校党委书记朱克乾教授致辞

我校校长石维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史静寰教授作主旨报告

英国华威大学AI技术下毕业生高就业率数字学习高级顾问Natasha Nakarikova作主旨报告

我校副校长龚静教授作主旨报告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陆一教授作主旨报告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建如教授作主旨报告

贵州理工学院副校长黄名正教授作主旨报告

安顺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宋生琼教授作主旨报告

我校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陈仕学教授作主旨报告

圆桌会议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